方寿是清代的诗人。
号芝仙,出生于清山东历城,是浙江布政使方昂的姐姐以及潘可宗的妻子。他的艺术天赋体现在对花卉画的精湛技艺上,其作品具有超逸和天趣,可见他不仅在文学上有造诣,在艺术创作上也颇有建树。
方寿是清代的诗人。
号芝仙,出生于清山东历城,是浙江布政使方昂的姐姐以及潘可宗的妻子。他的艺术天赋体现在对花卉画的精湛技艺上,其作品具有超逸和天趣,可见他不仅在文学上有造诣,在艺术创作上也颇有建树。
海棠花 含烟泫露小楼东,脉脉无言媚晚风。 好似沉香亭畔醉,阑干十二倚娇红。 注释: 含烟泫露:形容海棠花瓣上还挂着晶莹的雨珠。 小楼东:指西面的楼台。 脉脉:形容眼神流动的样子。 无言:不说话。 媚晚风:指海棠花儿在傍晚时分盛开,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沉香亭畔:古代诗人王维曾在长安大明宫宣政殿北侧修建了一座“沉香亭”,以供他饮酒吟诗之用。后来人们把这里称作“沉香亭”。 阑干十二
【注释】 思亲:思念亲人。蕉梧:芭蕉和梧桐,常用来代指秋天。断续:不连续。辗转不成眠: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秋夜思念亲人的情感。首句以秋日黄昏的景致起兴,用“点滴”比喻秋雨连绵不断,暗示自己因思念亲人而心烦意乱,思绪万千。次句写秋雨也像眼泪一样,湿润了大地,更触动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三句通过描绘夜晚的芭蕉和梧桐声声入耳,表达了自己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的苦闷心情
寄三弟妇杨恭人都中 米贵长安居大难,相思愁见月团团。 贫无锥地眉常展,旦戒仙郎漏正阑。 井臼操持钦德曜,文章声价属都官。 谁知粉署含香侣,依旧盐荠十载寒。 注释: 寄三弟妇杨恭人都中:写给三弟媳妇杨恭人(杨氏)的一首五言绝句。 米贵长安居大难,相思愁见月团团。 米价上涨,生活艰难,在长安(古都名)居住很不容易。看到圆圆的月亮,不禁想起远方的亲人,心中充满思念之情。 贫无锥地眉常展,旦戒仙郎漏正阑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诗歌大意,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分析诗句含义,最后指出表达效果。 此诗前两句写景,“含烟泫露小楼东”,是说春天来了,海棠花在东风的吹拂下,含着雨珠儿、露水,娇艳欲滴。“脉脉无言媚晚风”是说这海棠花含着雨珠儿、露水,娇艳欲滴,却默默地对晚风低语。“好似沉香亭畔醉”是说这海棠花瓣上沾着晶莹的雨珠儿、露水,好像喝醉了酒一样。后两句写人
雪霁 快雪初晴月乍明,碧天无际透疏棂。 香生薝卜心如水,闲展《黄庭》一卷经。 【注释】 霁:雪止天晴。 薝卜(fú):香草的一种,又称薰草、兰蕙。 黄庭(tíng):道家养生之术名,指修炼内丹之道。 【赏析】 “快雪初晴月乍明,碧天无际映疏棂。” 首句“快雪初晴”描绘了一幅大雪后初晴的景色。接着,“月乍明”,明月当空,照彻了整个天空。两句诗将自然景物与人物心境巧妙结合,表达了诗人在雪后初晴的夜晚
【解析】 此诗首句写景,秋夜,秋窗下滴漏声不断,像泪一样。第二句写情,“思亲”之情,如“泪”一般连绵。第三句写景,一夜蕉梧树声声响,似是亲人呼唤的声音。第四句写情,听到这声音,辗转反侧,不能成眠。全诗语言凝练而意蕴深厚。 【答案】 ①点滴:指秋夜的漏声。②两连绵:指秋夜里的漏声连绵不断。③也似:好像。④思亲泪未干:像“泪”一样地思念亲人。⑤蕉梧:梧桐木。⑥声断续:形容声音断断续续。⑦教人
清代诗人王培荀,字景叔,号雪峤,是清朝中后期的著名学者和文人。 王培荀的生平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中国,他的诗作《骊山歌》更是以其深邃的历史意蕴和讽刺意味著称。王培荀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的成就,还积极参与地方治理和社会活动,如担任荣县知县等职务,并主纂了清光绪四年的《荣县志》。他的一生体现了一位学者的社会责任和文化底蕴
王兰生是清代的著名诗人,字振声,一字坦斋。他在学术上有深厚的造诣,不仅学习了程朱理学,还深入研究乐律音韵及中西象数等领域。下面将详细介绍王兰生的生平: 1. 基本信息 - 出生与逝世:王兰生出生于清直隶交河,逝世于乾隆年间。他的一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个重要的政治时代,其间他的政治生涯和学术成就都颇为显著。 - 字号与别名:他除了本名王兰生外,还有字振声和一字坦斋
清代诗人王槩,初名丐,字东郭,一字安节。他是浙江秀水人,生于1645年,卒于约1710年。在文学领域,王概以其诗歌和山水画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深受后世赞誉。 王概的一生经历了丰富的文化变迁和个人经历的磨砺。他最初的名字“丐”可能寓意着某种生活状态或境遇,而后来的“东郭”与“安节”,则可能反映了他对道德修养的追求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视。王概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创作上,他还精于山水画和刻印艺术
王方谷是清代的诗人,字济美,又字金粟,直隶新城人。 王方谷在康熙己未年(1679年)曾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并被授予内阁中书衔。他在科举及第后,主要活跃于清朝乾隆年间。王方谷的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他的诗歌清新脱俗,意境悠远,深受后人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