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逢泰是清代的诗人。
字柳塘,号秋崖,生活在清代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是江南吴江人。他以擅长诗画著称,其作品多描绘山水之美,笔触细腻而富有诗意。朱逢泰的诗文创作虽然数量不多,但每一篇都显示出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美的独到理解。
朱逢泰是清代的诗人。
字柳塘,号秋崖,生活在清代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是江南吴江人。他以擅长诗画著称,其作品多描绘山水之美,笔触细腻而富有诗意。朱逢泰的诗文创作虽然数量不多,但每一篇都显示出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美的独到理解。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洞庭湖,观赏了美丽的春景后写的。诗中表现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之情。 首联“山水吾夙契,况当春晓时。”两句写自己与山水的关系,并点明游兴的原因。作者早就有泛舟洞庭的心愿,而今天正逢春晨,更是令人向往。 颔联“帆移万顷中,放浪吟新诗。”描绘了船在水面上航行的情景和诗人的心情。 颈联“一钩残月堕,天半凉风吹。”写诗人看到天空中的月亮渐渐落下,风也吹了起来。 尾联“渺渺渔歌起
久雨喜晴 梅雨初晴早夏凉,湿云吹散漏微阳。 蛛穿檐角低悬网,鸟语林间巧弄簧。 溪岸纡回新涨水,野田葱郁乍分秧。 晓除阶草陈棋局,傥有闲人过竹堂。 注释: 1. 梅雨初晴早夏凉,湿云吹散漏微阳:梅雨季节刚刚结束,天空放晴带来了凉爽的早晨,潮湿的云被风驱散,留下了微弱的阳光。 2. 蛛穿檐角低悬网,鸟语林间巧弄簧:蜘蛛在屋檐下织网,鸟儿在树林中欢快地鸣叫。 3. 溪岸纡回新涨水,野田葱郁乍分秧
朱逢泰是清代的诗人。 字柳塘,号秋崖,生活在清代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是江南吴江人。他以擅长诗画著称,其作品多描绘山水之美,笔触细腻而富有诗意。朱逢泰的诗文创作虽然数量不多,但每一篇都显示出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美的独到理解
“板桥非复板,怀古系前名。常日人过少,春来水屡平。游鱼窥佛火,禽鸟乐书声。看竹如寻主,渔夫戴笠迎。”这是清代诗人朱和春的《板桥》一诗 。 字雨亭,满洲正黄旗人,是清朝的一位将领。他生于一个有权势的家庭,但并未因此走上官途,而是选择了文学创作这条道路。他的诗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受到后人的喜爱和赞誉。在众多诗歌中,《板桥》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江剡是清代诗人,字持正,又字弢叔,别署龙湫院行者,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江剡的生平充满坎坷与变迁,他的诗作也多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江剡一生经历了多次变动,从最初的乡试不第到成为幕友,再到辗转于山东、福建等地,这些经历都在他的创作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的诗歌创作主要集中在《伏敔堂诗录》中,其中行旅诗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些诗歌以漂泊和回归为主题,深刻地表现了江剡的内心世界
朱宝廉是清代的诗人,字酌泉,曾著有《鸿寄轩诗稿》。 朱宝廉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不仅在诗歌创作方面有所建树,还擅长书法。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包括山水、自然景观、友情以及个人情感等,展现了他对生活细节的敏感捕捉和深刻体会
朱逢泰是清代的诗人。 字柳塘,号秋崖,生活在清代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是江南吴江人。他以擅长诗画著称,其作品多描绘山水之美,笔触细腻而富有诗意。朱逢泰的诗文创作虽然数量不多,但每一篇都显示出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美的独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