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毓秀,清福建晋安(今福建省南安县)人,为大令吴江起第四女。
父早卒,兄弟幼殇,诸姐早适,乃矢志奉母不字。
喜以小诗自娱,积稿盈尺;母逝之际,恶族争继嗣,佔家产,吴毓秀愤而焚之,走依外家曾元福总戎军中。
曾元福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率师驻台,携吴毓秀随行。
毓秀善工小词。
兹据蜕萒老人《大屯山房谭荟》所录诗编校。
生卒年:?-?
吴毓秀,清福建晋安(今福建省南安县)人,为大令吴江起第四女。
父早卒,兄弟幼殇,诸姐早适,乃矢志奉母不字。
喜以小诗自娱,积稿盈尺;母逝之际,恶族争继嗣,佔家产,吴毓秀愤而焚之,走依外家曾元福总戎军中。
曾元福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率师驻台,携吴毓秀随行。
毓秀善工小词。
兹据蜕萒老人《大屯山房谭荟》所录诗编校。
生卒年:?-?
懒向人寰觅赏音,卜居何碍入山深。 瑶琴一曲崖花落,只有阶前老鹤听。 注释:在喧嚣的人间寻求欣赏音乐的人,这有何妨,我选择隐居在山中,不受世俗打扰。 弹起瑶琴,一曲终了,山崖上的花朵纷纷落下,只有阶前的白鹤在聆听。 赏析:诗的首句“懒向人寰觅赏音”是全诗的主旨,表明诗人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他宁愿选择归隐山林,远离俗世喧嚣,寻找一片宁静之地。第二句“卜居何碍入山深”进一步阐述了这种选择的原因
朱逢泰是清代的诗人。 字柳塘,号秋崖,生活在清代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是江南吴江人。他以擅长诗画著称,其作品多描绘山水之美,笔触细腻而富有诗意。朱逢泰的诗文创作虽然数量不多,但每一篇都显示出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美的独到理解
吴让恒是清代的诗人,他以创作《消忧草》闻名于后世。 字立言,泾县人,出身于一个有学问的家庭。他不仅是诸生,还曾担任过官职。他的一生虽然不算波澜壮阔,但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情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吴让恒在文学上的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集《消忧草》,还有他留下的其他诗词和书信,这些作品集中展现了他对于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观察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