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溪,原名周式濂,清代诗人
周式濂,字筱溪,一作啸希,又字绍溪,清河南浚县人。
咸丰癸丑(1853)进士。
同治三年(1864)任福建永春知州,同治九年(1870)任台湾北路理番驻鹿港海防同知,同治十年(1871)五月十三日署淡水厅同知,同治十一年(1872)调省另候差委。
生卒年:?-?
筱溪,原名周式濂,清代诗人
周式濂,字筱溪,一作啸希,又字绍溪,清河南浚县人。
咸丰癸丑(1853)进士。
同治三年(1864)任福建永春知州,同治九年(1870)任台湾北路理番驻鹿港海防同知,同治十年(1871)五月十三日署淡水厅同知,同治十一年(1872)调省另候差委。
生卒年:?-?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每句五个字,共四句。以下是逐句释义: - 惠我春风故旧过:「惠」,恩泽、恩惠;「春风」,指春天的风,象征温暖和生机;"故旧",指老朋友;"过",经过、经过。整句的意思是:春天的微风带来了恩泽,使得老朋友都经过了这里。 - 棋枰酒盏订谁何:"棋枰",棋盘;"酒盏",酒杯;"订",约定、商量;"谁何",疑问代词,指谁。整句的意思是:春天的微风带来了恩泽,让我们约定在棋盘前或酒杯旁
秋雨秋风,日复一日地吹打,我独自在凉夜中兀坐,又有何愁可诉? 唾壶被打破,铁如意也被击得粉碎,醉态狂呼金叵罗。 家在河梁,却未能回归,身无子女,生活重担偏多。 他生不种科名草,混迹渔樵,任逍遥,啸歌自由。 注释: - 秋雨秋风:秋季的雨水和秋风,形容天气的凄凉。 - 日复一日:一天又一天,形容时间的漫长。 - 兀坐:孤独地坐着。 - 奈愁何:无奈,不知该如何排解忧愁。 - 唾壶:一种陶制的酒壶
逝水年华转眼过,桃源风景近如何。 新诗漫咏猱升木,往事空升雉丽罗。 白屋贫时居自得,黄粱熟后梦偏多。 官民一样悲零落,极目鹏山发浩歌。 注释: 1. 逝水年华:指流逝的时间,比喻青春易逝。 2. 桃源风景:指桃花盛开的美丽景象,也常用来象征理想或美好的地方。 3. 新诗漫咏:指随意吟咏新作的诗歌,表达对生活的感慨。 4. 猱升木:猱是猿的一种,攀缘树木的能力很强,这里用来形容技艺高超的人。 5
【诗句释义】 门外车尘滚滚过,纡青拖紫竟如何。 这一句描述了门前的尘土飞扬,以及那些穿着华丽、地位显赫的人。 使无枳棘生当路,谁羡神仙在大罗。 如果路边没有荆棘,那么谁会羡慕那些生活在大罗天的人呢? 到岸方知闽海阔,归途尚隔越山多。 到达目的地后才发现闽海之广阔,而回家的路却隔着越山重重。 此身已负苍生望,敢效赓扬赋载歌。 我已经辜负了百姓的期望,不敢效仿古人歌颂盛世。 【译文】
周式濂,字筱溪,一作啸希,又字绍溪,清河南浚县人。 咸丰癸丑(1853)进士。 同治三年(1864)任福建永春知州,同治九年(1870)任台湾北路理番驻鹿港海防同知,同治十年(1871)五月十三日署淡水厅同知,同治十一年(1872)调省另候差委。 生卒年:?-
周鐈是清代诗人。 周鐈,字若柯,约公元一六六一年前后在世,他的生卒年均不详。他是一位南和(今河北省邢台市)的诗人,生活在清代顺治末年或康熙初年。 周鐈的生活背景和时代背景对他的诗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在清朝初期活跃的文人,生活在一个动荡而充满变革的时代中。这种历史环境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清代诗人邵陵是李天任。 字子将,号一峰,新化人,贡生,官辰溪训导。他以《舟别邵陵》和《破山茶话》两首诗著称。李天任的诗作展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其中,《舟别邵陵》通过描绘春景和梦境,传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而《破山茶话》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展现了李天任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