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公,原名范承勋,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641,卒于公元1714
清汉军镶黄旗人,字苏公,号眉山。
范文程第三子。
康熙间历官御史、内阁学士,论事侃侃。
二十五年擢云贵总督,到任即整饬营伍,发奸纠暴。
清盐笑不得按户抑派,定支拨军饷条例,吏不得巧法扼民,在滇九年,政绩颇著。
寻督两江,专务清静,与民休息,奏免赋税。
官至太子太保。
有《鸡足山志》、《世美堂诗文奏疏》等。
生卒年:1641-1714
苏公,原名范承勋,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641,卒于公元1714
清汉军镶黄旗人,字苏公,号眉山。
范文程第三子。
康熙间历官御史、内阁学士,论事侃侃。
二十五年擢云贵总督,到任即整饬营伍,发奸纠暴。
清盐笑不得按户抑派,定支拨军饷条例,吏不得巧法扼民,在滇九年,政绩颇著。
寻督两江,专务清静,与民休息,奏免赋税。
官至太子太保。
有《鸡足山志》、《世美堂诗文奏疏》等。
生卒年:1641-1714
注释 夜掩柴扉偶诵经,无端唤出古龙听。 墨花飞处文章大,写向虚空字字灵。 墨雨庵:即墨雨轩,是清代诗人、文学家龚自珍的住所。 “夜掩柴扉”:夜晚关闭柴门。 偶诵经:《论语·述而》中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内心有不明白的地方,那么别人是无法去启发他的;如果一个人内心有所思考,但尚未完全表达出来,那么他人也无法去点拨他。所以,只有当一个人的内心既没有困惑也没有疑惑的时候
红是花光碧水光,落花衬石石生香。 隔溪若有吹箫伴,何必天台访石梁。 注释:红色的花瓣和清澈的水光相映成趣,落花映衬着石头,使石头散发出迷人的香气。如果隔着溪流有吹箫的人相伴,那又何必到天台去拜访石梁呢?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画卷,通过对红、青、白等色彩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同时,诗人通过“落花衬石”这一意象,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与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清汉军镶黄旗人,字苏公,号眉山。 范文程第三子。 康熙间历官御史、内阁学士,论事侃侃。 二十五年擢云贵总督,到任即整饬营伍,发奸纠暴。 清盐笑不得按户抑派,定支拨军饷条例,吏不得巧法扼民,在滇九年,政绩颇著。 寻督两江,专务清静,与民休息,奏免赋税。 官至太子太保。 有《鸡足山志》、《世美堂诗文奏疏》等。 生卒年
金虞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诗人,字长孺,号小树。他是浙江钱塘(今属杭州)人,生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于乾隆间举鸿博,因丁忧未试。金虞的生平和创作活动都与他的文学才华紧密相连,他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作品影响了后世。 在介绍金虞的生平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其时代背景。金虞生活在清朝盛世,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为文人墨客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而金虞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清代诗人金其恕,字养斋,是清代文学界的重要代表之一。他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卓越的成就,还留下了许多值得细细品味的诗篇。金其恕的生活背景、诗歌风格、作品内容及其影响等方面都值得关注和深入探讨。以下将详细介绍金其恕: 1. 生平简介 - 基本信息:金其恕生于嘉善,是清朝时期的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身份是诸生,表明他曾经接受过传统的儒学教育。 - 艺术活动:据记录,金其恕有《倚云楼古今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