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堂,原名祝德麟,清代诗人
祝德麟是清代的诗人,字趾堂,号芷塘。
祝德麟生于1742年,卒于1798年,他的生平主要集中于他的政治和文学生涯中。他不仅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官员,曾担任翰林院编修、提督陕西学政等职务,并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仕途可谓颇为显赫。
趾堂,原名祝德麟,清代诗人
祝德麟是清代的诗人,字趾堂,号芷塘。
祝德麟生于1742年,卒于1798年,他的生平主要集中于他的政治和文学生涯中。他不仅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官员,曾担任翰林院编修、提督陕西学政等职务,并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仕途可谓颇为显赫。
流河即目 孤舟入流河,难可穷端倪。 将南复指北,飘转樯竿旗。 风色忽首尾,日光无东西。 团团蚁旋磨,历历人扶犁。 布帆一何劳,上落千百回。 弯腰众水手,邪许声能齐。 舷欹舵每侧,退懵进亦迷。 未觉岸流转,时见行树移。 客子不识路,但恐舟行迟。 来船亦如此,彼犹顺水推。 注释: 1. 独木舟驶入河流中,难以探寻它的尽头。 2. 往南又指向北,船只在风浪中摇摆不定。 3. 忽然间风向变了
马伏波墓 飞凤山南野草秋,鸢声长啸使人愁。 威灵铜柱先诸葛,潦雾蛮溪愧少游。 马革有情尸可裹,云台无命象难留。 满坟薏苡离离实,还拟明殊几斛收。 注释: (1)《马援传》载:“援年二十馀岁,尝从入钱塘,吴太守欲试使功,援便募得数千人击贼。既而辞赏,不肯受。”又“援在交趾,常饵薏苡實,以求益寿”。后人因称马援为“马伏波”,此诗即以马伏波命名。 (2)飞凤山南是东汉名将马援的故乡
咸阳怀古 诗人笔下历史沧桑 1. 诗句解读与译文 - 城边人倚夕阳楼,城上云凝万古愁。 - 祸水未防身后雉,天心终断道前蛇。 - 金刀历数开基正,钟室功臣报施差。 - 一样宠姬输项羽,楚歌歌罢恨无涯。 2. 赏析 - 诗中通过描绘夕阳楼和云层,营造了一种历史的沉重感,使人不禁陷入沉思。 - "祸水未防身后雉,天心终断道前蛇"揭示了权力更迭的无常,反映了历史变迁中的残酷无情。 - "金刀历数开基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题目为《题常理斋爱吟草后》。全诗共八句,每句都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第一句“古云不朽三”,表达了对古人的敬仰和赞美,认为他们的言行可以流传千古。 第二句“立言与德功”,强调了立言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了德行的力量。 第三句“长剑哀国殇”,表达了对国家英雄的哀悼之情。 第四句“宁论文字雄”,表达了对于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第五句“大凡忠义士”
题常理斋爱吟草后 死地无生理,飞走路已穷。 不死安所之,毅烈齐凡庸。 独异一书生,手未习戈鏦。 却当临难际,提刀揕贼胸。 连毙十数人,噀血气犹虹。 周苛既慷慨,温序仍从容。 尝闻髫龀时,读书史事通。 至明遇吉传,裂眦钦英风。 授命乃素定,大勇填膺腔。 非同办仓卒,捐躯但匆匆。 江之水悠悠,岷山高巃嵷。 华表鹤不归,云树深千重。 浣花溪水头,有祠曰慰忠。 彝典备昭恤,馨香秩祀崇。 武功旋耆定
这首诗的原文是: 咸阳怀古 金虎宫邻事已遥,雄图想像祖龙骄。 辟开万古官家局,梦断三山海水潮。 白璧尚疑天帝醉,黄泉犹认八州招。 谁知即借烧书炬,烧得阿房土尽焦。 注释: - 金虎宫:指古代皇宫中的宫殿名。 - 事已遥: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 - 雄图:宏伟的志向或计划。 - 想像:想象。 - 祖龙:指秦始皇,因为传说中他的死是由东海三神(青龙、白虎、玄武)所葬。 - 辟开:开辟、开创。 -
诗句原文: 清渭流无极,高台迹已平。 寻常兴废事,何与沈初明。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祝德麟的《通天台》。全诗以“清渭流无极”开篇,描绘出了宽广无垠的渭河水面,给人以深远而空旷的视觉感受。随后,“高台迹已平”则表达了曾经的高台已经消失,成为了一片平地,暗示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 “寻常兴废事”,诗人通过对日常兴亡之事的描写,反映了世事无常,人事更替的自然规律。而末句“何与沈初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并结合写作背景等进行具体分析。 “淮水汤汤拂柳丝,韩侯遗迹至今垂”,意思是:淮河水波滔滔,轻拂着垂柳的柔条,韩侯的遗像至今还高高悬挂在那里。“韩侯”即韩愈,他曾任吏部侍郎、国子祭酒、吏部侍郎知制诰、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等职,后因谏迎佛骨一事触怒宪宗而遭贬为潮州刺史
【注释】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部,为我国长城东部的起点,素有“天下第一关”之誉,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要塞。 神武:指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598年-649年2月22日),唐朝皇帝(太宗) ) 开天:开创天地 万世功:千秋大业 真人:指唐太宗李世民 驭:驾驭,控制 英雄:指英勇的人 衮绣:古代官服上的一种绣花,象征尊贵的地位 降表书辞:指投降的文书 窦融:东汉时期的一位名将
柴关岭,水怒云愁鸟语欢。 柴关,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东北。 水怒云愁:指山间溪流湍急、云雾缭绕的景象。 鸟语欢:指鸟儿欢快地鸣叫。 柴关立马望中宽:站在柴关岭上远望,心情豁然开朗,感觉视野变得宽广。 诸峰脚底小于豆:比喻山峰之高,仿佛连豆子都显得矮小了。 身在半天风雨寒:指自己身处半山腰之上,被风雨包围而感到寒冷。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柴关岭上,远眺山间景色的所见所感
段广瀛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字紫沧,号雁洲,出生于安徽省萧县龙城镇。 段广瀛的生平经历了科举考试的成功和仕途上的起伏,他的诗歌创作与个人经历紧密相连。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如《荒荒落日戍楼西》和《今日不须劳锁钥》等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其对自然的敏锐观察,还反映了他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胡士勋(?~?),字铭斋,是清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以下是对胡士勋的详细介绍: 1. 生平背景:胡士勋出生于嘉庆年间的姑溪,据翟灏《台阳笔记》记载,他的家族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和地位。胡士勋的文学活动主要在清朝时期进行,其作品集中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 2. 诗歌成就:胡士勋的诗词全集涵盖了多首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与人文关怀。如“草花香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