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百川是清代诗人。
陈百川(1857—?),字香沙,是台湾彰化县人。关于他的生平,资料记载相对有限,仅知他是一位光绪年间的生员。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他可能接受了传统的文化教育,并有一定的文学造诣。
陈百川是清代诗人。
陈百川(1857—?),字香沙,是台湾彰化县人。关于他的生平,资料记载相对有限,仅知他是一位光绪年间的生员。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他可能接受了传统的文化教育,并有一定的文学造诣。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小庭翻作老巢栖,肥饱关心细品题。 - “小庭”可能指的是一个较小的庭院或空间,而“翻作老巢栖”意味着这个小空间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意义。这表达了一种对平凡事物的重新发现和欣赏。 - “肥饱关心细品题”中的“肥饱”指食物的充足,而“细品题”则暗示了对生活细节的深思熟虑和品味。这里的关键词是“关心”和“品题”,强调了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深入思考。 2. 一样清高林处士
【注释】 读书灯:点灯读书。 碧纱:深青色的纱。 琉璃:古代一种颜色,这里指玻璃。 分与邻家晓乞时:把灯火借给邻居,让他们在早晨去讨要。 赏析: 诗写一个贫士刻苦读书的情景。上句说灯下读书,雨打风摇,独下帷来。下句说用碧纱长护碧琉璃,不让它被雨风吹散。第三句写夜深了,禁烟时节,自家没有火种,只好把灯火借给邻居,叫他们到自己家里来借火。这几句写得很简洁,但很传神,表现了贫士刻苦攻读的精神
陈百川是清代诗人。 陈百川(1857—?),字香沙,是台湾彰化县人。关于他的生平,资料记载相对有限,仅知他是一位光绪年间的生员。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他可能接受了传统的文化教育,并有一定的文学造诣
陈仅是一位清代诗人。 陈仅,字余山,又号渔珊,是清浙江鄞县人。他于嘉庆十八年(1813年)中举人。道光十三年(1833年),他又出任陕西延长知县,以及宁陕厅同知。他不仅在政治仕途上有着不俗的表现,其文学创作亦颇有成就。 陈仅的诗作风格清新、意境深远,尤以《卑栖》一诗著称。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水墨画般的田园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自我满足的情感。诗中的“面面云峰好,荒衙置此间。吏人随鸟集
陈石麟是清代的诗人,字宝摩,海盐人。 陈石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作品集《小信天巢诗钞》展现了他的文学成就,其中包含7首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还反映了他的社会理想和人文情怀。例如,《石柱峰》中的“𨖐破由拳地脉摧,东南厌胜祖龙来。试看芒砀生云气,回望咸阳付劫灰”等诗句,都表达了他对历史变迁和自然景观的感慨
陈百川是清代诗人。 陈百川(1857—?),字香沙,是台湾彰化县人。关于他的生平,资料记载相对有限,仅知他是一位光绪年间的生员。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他可能接受了传统的文化教育,并有一定的文学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