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同,原名陈廷庆,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54,卒于公元1813
陈廷庆是清代的诗人。
字兆同,号古华,又号桂堂,是江苏奉贤的一位才情横溢的诗人。他生于乾隆四十六年(1754年),卒于清道光三年(1813年),是一位跨越了清朝中期至晚期的重要文人。陈廷庆在诗坛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的诗词作品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兆同,原名陈廷庆,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54,卒于公元1813
陈廷庆是清代的诗人。
字兆同,号古华,又号桂堂,是江苏奉贤的一位才情横溢的诗人。他生于乾隆四十六年(1754年),卒于清道光三年(1813年),是一位跨越了清朝中期至晚期的重要文人。陈廷庆在诗坛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的诗词作品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注释】 青石梁道中:指从南岳衡山去往衡阳的途中,经过青石桥时所看到的景色。青石,青色的石头。引,延伸。青莎,青苔。一径,一条小路。松杉,松和杉树。罥薜萝,缠绕着薜荔藤。爱当,喜爱。奇石秀,奇特的石头。下山,走下山路。夕阳多,落日余晖。愿同,愿意。孺子,儿童。尘缨浊,污浊的帽子。高人薖轴歌,高雅的人弹奏着琴。薖轴,琴轴。岚翠,山间的绿色。泉声,泉水的声音。行不断,流淌着。道傍,路边。盘陀,曲折。
由岳麓寺下山返舟作 湘滨来五度,才得一登临。 片片江帆影,重重岳树阴。 碑赊三日读,僧向六朝寻。 欲续传镫事,斜阳下碧岑。 注释: 1. 湘滨来五度:指诗人曾多次来到湖南的湘江北岸。 2. 才得一登临:表示诗人这次终于有机会登上了岳阳楼。 3. 片片江帆影:形容江上帆船的影子在水面上飘荡,如片片落叶般轻盈。 4. 重重岳树阴:形容山峰层层叠叠,树木茂盛遮天蔽日。 5. 碑赊三日读:意思是说
陈廷庆是清代的诗人。 字兆同,号古华,又号桂堂,是江苏奉贤的一位才情横溢的诗人。他生于乾隆四十六年(1754年),卒于清道光三年(1813年),是一位跨越了清朝中期至晚期的重要文人。陈廷庆在诗坛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的诗词作品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陈瑸是清朝时期广东海康(今属雷州市)人,字文焕,号眉川,与海瑞、丘浚并称为“岭南三大清官”之一。 陈瑸于1694年中进士,初任福建古田知县,后来历任台湾兵备道、闽浙总督等职。他在任职期间,以清廉著称,为官清廉中之卓绝者。陈瑸的治绩不仅体现在他的行政能力上,更在于他对民生的关注和改善。例如,他曾任台湾县知县期间,重修编订了《台湾府志》,对当地的政治、经济、军事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