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恭寿,字慎夫,号莲巢、握篔、莲居士等,生于1741年,卒于1800年之后。
潘恭寿是清代丹徒(今江苏镇江)人,他不仅精于诗画,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的山水、花卉、人物、佛像题材皆精,其画作常蕴含深刻的诗意。在绘画上,潘恭寿初无师承,后得王文治和王宸指点,并取古人名迹进行临摹,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画作中林峦秀逸、清腴妍冷,具有董其昌、文徵明遗风。
潘恭寿,字慎夫,号莲巢、握篔、莲居士等,生于1741年,卒于1800年之后。
潘恭寿是清代丹徒(今江苏镇江)人,他不仅精于诗画,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的山水、花卉、人物、佛像题材皆精,其画作常蕴含深刻的诗意。在绘画上,潘恭寿初无师承,后得王文治和王宸指点,并取古人名迹进行临摹,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画作中林峦秀逸、清腴妍冷,具有董其昌、文徵明遗风。
天空片云远,执手丹枫林。 细雨此为别,长途秋正深。 江城寒笛暮,山月晓钟沈。 各有关情处,谁将千里心。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送别时的景象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首先,“天空片云远”以天空中飘渺的云朵作为画面的开头,象征着友人即将离去的情景,同时也寓意着未来相见的可能性。接着,“执手丹枫林”中的丹枫林,既形容了景色的美丽,也暗示了朋友离别时的依依不舍
黄叶和王梦楼 众芳消歇尽,楚客已关心。 复此黄叶落,萧森枫树林。 野渡夕阳乱,僧楼夜雨沈。 记向吴江别,迢迢直至今。 注释: 1. 黄叶:指秋天的树叶变黄。 2. 王梦楼:诗人的朋友或恋人的名字。 3. 消歇尽:消失殆尽。 4. 楚客:诗人自称。他来自楚国,所以被称为楚客。 5. 复此:再次。 6. 萧森:形容景色凄凉、冷清。 7. 野渡:河边的小道。 8. 夕阳乱:夕阳斜照在河面上,波光粼粼
潘恭寿,字慎夫,号莲巢、握篔、莲居士等,生于1741年,卒于1800年之后。 潘恭寿是清代丹徒(今江苏镇江)人,他不仅精于诗画,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的山水、花卉、人物、佛像题材皆精,其画作常蕴含深刻的诗意。在绘画上,潘恭寿初无师承,后得王文治和王宸指点,并取古人名迹进行临摹,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画作中林峦秀逸、清腴妍冷,具有董其昌、文徵明遗风
诸葛钊并不是清代诗人,而是明代诗人。诸葛钊,字榴生,兰溪人,是明朝的文学家和官员。他于道光癸卯年(1823年)中副贡,曾担任过仙居训导等职务。 诸葛钊在文学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其诗词作品的创作上。他的诗风豪放,善于抒发情感,同时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诸葛钊的代表作品之一为《病起感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感慨以及对佛法的向往。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
郑典是清代的诗人,字子韶,余姚人。他的作品收录于《友陶居士诗集》中,通过他的诗词,可以了解到清代诗人郑典的诗风。以下是对清朝诗人郑典的介绍: 1. 生平背景:郑典生于清代,其具体生活年代与生平资料不多,但据记载其有《友陶居士诗集》,表明他在文学上有相当的成就。 2. 艺术成就:郑典在清代诗歌界占有一席之地,他的创作涵盖了多种类型和主题,包括送别、山水以及表达个人情感等,反映了他的多才多艺。
潘咨并非清代诗人。实际上,潘咨是清代的另一位重要诗人,字诲叔,一字少白,生于浙江会稽,是一位杰出的文人。他的生平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潘咨的诗歌创作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人情感。在《常语》等作品中,他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背景。通过这些诗作,后人可以一窥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念。
潘恭寿,字慎夫,号莲巢、握篔、莲居士等,生于1741年,卒于1800年之后。 潘恭寿是清代丹徒(今江苏镇江)人,他不仅精于诗画,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的山水、花卉、人物、佛像题材皆精,其画作常蕴含深刻的诗意。在绘画上,潘恭寿初无师承,后得王文治和王宸指点,并取古人名迹进行临摹,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画作中林峦秀逸、清腴妍冷,具有董其昌、文徵明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