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川,原名潘晓,清代诗人
潘晓是清代诗人,字巨川,号龙泉,又号苍岩。
生于1739年,卒于1824年,是清朝贵州黔西人。他是潘润民的后裔,潘晓之子。潘晓曾为府学生,但未能通过科举考试。因此,他选择教授乡邻,先后培养了数百名学子,其立德、立言和立行皆以思敬为主,博学详说为先,孝友慈恭为要。
巨川,原名潘晓,清代诗人
潘晓是清代诗人,字巨川,号龙泉,又号苍岩。
生于1739年,卒于1824年,是清朝贵州黔西人。他是潘润民的后裔,潘晓之子。潘晓曾为府学生,但未能通过科举考试。因此,他选择教授乡邻,先后培养了数百名学子,其立德、立言和立行皆以思敬为主,博学详说为先,孝友慈恭为要。
诗句释义 秋色清无际,山中引兴深。 - 秋色清: “清”在这里形容秋天的景色纯净、明朗。 - 无际: 指秋天的色彩广阔无边,没有边际。 - 山中引兴深: 在山中漫步时,诗人被秋天的美景深深吸引,激发了他对自然的深切情感和思考。 绿苔侵古径,红叶落疏林。 - 绿苔: 描述小径上覆盖着一层绿色的苔藓。 - 侵: 表示苔藓逐渐蔓延到小径上。 - 红叶: 描述了秋天叶子变红的景象。 - 落疏林:
潘晓是清代诗人,字巨川,号龙泉,又号苍岩。 生于1739年,卒于1824年,是清朝贵州黔西人。他是潘润民的后裔,潘晓之子。潘晓曾为府学生,但未能通过科举考试。因此,他选择教授乡邻,先后培养了数百名学子,其立德、立言和立行皆以思敬为主,博学详说为先,孝友慈恭为要
清代诗人潘性敏,字钝庵,号清溪,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留下了《清溪诗草》这部珍贵的文学作品。潘性敏的生平和创作活动,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以及诗歌艺术的发展水平。 潘性敏生于一个文学世家,其父潘之恒也是一位有成就的诗人。这样的家庭教育背景,无疑为潘性敏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潘性敏自幼好学,对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独到的见解,这种兴趣在其后来的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刘振智是清代诗人,字虚谷,汉川人。 刘振智的《赠陆少府东隅》,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江边的景象,秋风飒爽楚江寒,在通衢路上作尉官也颇为不易。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陆少府的微薄官职和远离家乡的辛酸感受。他的诗作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清代社会的现实状况,并抒发了诗人自身的情感与抱负
潘遵祁是清代著名书画家,字觉夫、号顺之,江苏吴县人,生于1808年,卒于1892年。他的成就和经历虽不详,但因其艺术成就及诗词创作而广为人知。潘遵祁在清代的文人画坛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尤以其花卉画最为著名。 潘遵祁的书法和绘画作品,体现了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文化素养。他曾师从多位名家学习,并融合各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画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