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宗,原名颜光猷,清代诗人
清山东曲阜人,字秩宗,号澹园。
颜光敏兄。
康熙十年进士,散馆授刑部主事,历升郎中,外擢河东盐运使。
疏请废除各州县关防,商民以为永利。
与弟颜光敏、颜光敩称曲阜三颜。
卒年七十三。
有《易经说义》、《水明楼诗集》。
生卒年:?-?
秩宗,原名颜光猷,清代诗人
清山东曲阜人,字秩宗,号澹园。
颜光敏兄。
康熙十年进士,散馆授刑部主事,历升郎中,外擢河东盐运使。
疏请废除各州县关防,商民以为永利。
与弟颜光敏、颜光敩称曲阜三颜。
卒年七十三。
有《易经说义》、《水明楼诗集》。
生卒年:?-?
诗句原文: 苗女蛮童且自亲,家乡万里可怜身。 黄堂自笑衷肠软,五载何曾毙一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边疆少数民族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和人民安宁的深切关怀。首先,“苗女蛮童且自亲”展现了边疆地区民众的生活状态,他们的亲人虽远离家乡,但彼此之间仍保持着亲密的联系。这种描述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也体现了诗人对民族文化的重视和尊重。 “家乡万里可怜身”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色彩
注释: 1. 安顺:地名,位于今贵州境内。 2. 荒残:荒废、残破。 3. 白发黄堂:形容人年老色衰,地位低下。 4. 习安:习以为常,习惯了安顺的生活。 5. 金十万:形容财富丰富,有大量金银财宝。 6. 留得一钱看:形容没有留下任何财产,连一文钱都没有留给后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人从繁华到衰落的过程。首句"山高地僻景荒残,白发黄堂去习安"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寺秋景的七言律诗。 首联“山势蟠龙敞一门,天花历历蹑云根。”描绘了寺院门前山势盘曲、门敞如门的景象。山中树木茂密,繁花似锦,仿佛天上的天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踩着这些花枝,仿佛踏上云彩一般,令人感到轻松愉快。 颔联“秋高露湿双松白,夜静镫寒一殿昏。”则描绘了秋天夜晚的景象。此时天空澄净,月光皎洁,松针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然而夜色已深,寺庙内灯光昏暗
清山东曲阜人,字秩宗,号澹园。 颜光敏兄。 康熙十年进士,散馆授刑部主事,历升郎中,外擢河东盐运使。 疏请废除各州县关防,商民以为永利。 与弟颜光敏、颜光敩称曲阜三颜。 卒年七十三。 有《易经说义》、《水明楼诗集》。 生卒年:?-
魏锡曾(1828—1881),字稼孙,号鹤庐、悌堂,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是一位篆刻鉴赏家,印谱收藏家。在清咸丰时期,魏锡曾以贡生身份担任福建盐大使,他在官场上虽然事务简省,但常以笔砚为乐,尤其酷爱金石拓本和名人印蜕。他的嗜印有奇癖,被谑称为“印奴”。 魏锡曾不仅热衷于印学研究,还精于印论,收集了大量金石拓本和名人印蜕。他辑成《吴让之印存》和《二金蝶堂印谱》,并著有多部印学著作
清代诗人魏阀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字明阀,汉川人。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和深厚的艺术底蕴,被后人传颂。 魏阀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在《清风遗集》中有所体现。这部作品不仅记录了他的诗词,更是他人生经历和精神追求的反映。通过阅读这些作品,能够更好地理解魏阀的思想情感及其对后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