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綖,字子仪。
仁宗嘉祐元年(一○五六)及嘉祐三年两次以秘阁校理考试国子监举人(《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九之一二、一三)。
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知苏州(明正德《姑苏志》卷三)。
五年,为刑部郎中同判太常寺(《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二)。
七年,知明州(同上书卷二四七)。
生卒年:?-?
李綖,字子仪。
仁宗嘉祐元年(一○五六)及嘉祐三年两次以秘阁校理考试国子监举人(《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九之一二、一三)。
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知苏州(明正德《姑苏志》卷三)。
五年,为刑部郎中同判太常寺(《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二)。
七年,知明州(同上书卷二四七)。
生卒年:?-?
归侍宸游十二楼出自《送程给事知越州》,归侍宸游十二楼的作者是:李綖。 归侍宸游十二楼是宋代诗人李綖的作品,风格是:诗。 归侍宸游十二楼的释义是:归侍宸游十二楼:回到皇宫中陪伴皇帝游览十二楼。这里的“宸游”指皇帝的游览,十二楼则是皇宫中的楼阁之一,代指皇宫。 归侍宸游十二楼是宋代诗人李綖的作品,风格是:诗。 归侍宸游十二楼的拼音读音是:guī shì chén yóu shí èr lóu。
不须重赋西山好出自《送程给事知越州》,不须重赋西山好的作者是:李綖。 不须重赋西山好是宋代诗人李綖的作品,风格是:诗。 不须重赋西山好的释义是:不必再加重税赋,因为西山的风景已经足够美好。 不须重赋西山好是宋代诗人李綖的作品,风格是:诗。 不须重赋西山好的拼音读音是:bù xū zhòng fù xī shān hǎo。 不须重赋西山好是《送程给事知越州》的第7句。 不须重赋西山好的上半句是
九江波迥改行舟出自《送程给事知越州》,九江波迥改行舟的作者是:李綖。 九江波迥改行舟是宋代诗人李綖的作品,风格是:诗。 九江波迥改行舟的释义是:九江波迥改行舟:指因为九江的水流湍急,改变了航行的船只。在这里,诗人以九江波涛的险恶来比喻友人前程的曲折。 九江波迥改行舟是宋代诗人李綖的作品,风格是:诗。 九江波迥改行舟的拼音读音是:jiǔ jiāng bō jiǒng gǎi xíng zhōu。
三峡路长收使旆出自《送程给事知越州》,三峡路长收使旆的作者是:李綖。 三峡路长收使旆是宋代诗人李綖的作品,风格是:诗。 三峡路长收使旆的释义是:三峡路途遥远,收起旗帜以示礼节。 三峡路长收使旆是宋代诗人李綖的作品,风格是:诗。 三峡路长收使旆的拼音读音是:sān xiá lù zhǎng shōu shǐ pèi。 三峡路长收使旆是《送程给事知越州》的第5句。 三峡路长收使旆的上半句是
御史章言旧治优出自《送程给事知越州》,御史章言旧治优的作者是:李綖。 御史章言旧治优是宋代诗人李綖的作品,风格是:诗。 御史章言旧治优的释义是:御史章言旧治优:此句意为御史章某在以前担任越州知州时治理有方,政绩优异。 御史章言旧治优是宋代诗人李綖的作品,风格是:诗。 御史章言旧治优的拼音读音是:yù shǐ zhāng yán jiù zhì yōu。 御史章言旧治优是《送程给事知越州》的第4句
君王难识奇才晚出自《送程给事知越州》,君王难识奇才晚的作者是:李綖。 君王难识奇才晚是宋代诗人李綖的作品,风格是:诗。 君王难识奇才晚的释义是:君王难识奇才晚:意为君主难以察觉并重用非凡的才华在晚年被埋没。 君王难识奇才晚是宋代诗人李綖的作品,风格是:诗。 君王难识奇才晚的拼音读音是:jūn wáng nán shí qí cái wǎn。 君王难识奇才晚是《送程给事知越州》的第3句。
再朝金陛付牙筹出自《送程给事知越州》,再朝金陛付牙筹的作者是:李綖。 再朝金陛付牙筹是宋代诗人李綖的作品,风格是:诗。 再朝金陛付牙筹的释义是:再朝金陛付牙筹:再次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负责处理政务。 再朝金陛付牙筹是宋代诗人李綖的作品,风格是:诗。 再朝金陛付牙筹的拼音读音是:zài cháo jīn bì fù yá chóu。 再朝金陛付牙筹是《送程给事知越州》的第2句。
伏节要符惯远游出自《送程给事知越州》,伏节要符惯远游的作者是:李綖。 伏节要符惯远游是宋代诗人李綖的作品,风格是:诗。 伏节要符惯远游的释义是:伏节要符惯远游:指诗人程颢因担任官职,需要携带符节(古代信物),且习惯于远行。伏节,指携带符节;要符,即携带信物;惯远游,表示经常外出旅行。这句话概括了程颢作为官员,经常出差远行的特点。 伏节要符惯远游是宋代诗人李綖的作品,风格是:诗。
【诗词】:送程给事知越州 伏节要符惯远游,再朝金陛付牙筹。 君王难识奇才晚,御史章言旧治优。 三峡路长收使旆,九江波迥改行舟。 不须重赋西山好,归侍宸游十二楼。 【注释】:伏节要符:指臣子忠诚于朝廷,遵守节操。 远游:指远离家乡,在外为官。 再朝:再次入朝。 金陛:指皇帝的宫殿台阶,这里借指帝王。 牙筹:指朝廷中的重要官职,这里指朝廷大臣。 君王:指皇帝。 难识:难以识别。 旧治:指过去的治理。
李綖,字子仪。 仁宗嘉祐元年(一○五六)及嘉祐三年两次以秘阁校理考试国子监举人(《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九之一二、一三)。 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知苏州(明正德《姑苏志》卷三)。 五年,为刑部郎中同判太常寺(《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二)。 七年,知明州(同上书卷二四七)。 生卒年:?-
吴时显,字元明,泾县(今属安徽)人。 伟子。 高宗绍兴三十年(一一六○)进士。 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为江阴尉(明嘉靖《江阴县志》卷一二)。 宁宗庆元四年(一一九八)由太常博士放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之二四)。 嘉泰二年(一二○二)为广南东路转运判官(同上书职官七四之一二)。 以朝议大夫致仕。 事见清嘉庆《泾县志》卷一七《吴伟传》。 今录诗二首。 生卒年:?-
李坤臣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字中父,出生于邛州临邛。 李坤臣不仅是一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深谙《易经》和《三礼》的学者。他于光宗绍熙四年考中进士,但因祖父母及父亲相继去世,哀泣失明后以教书为业。在教学之余,他还曾担任普州州学教授,并精于这两部典籍的研究,与魏了翁有深入的交流研讨
李綖,字子仪。 仁宗嘉祐元年(一○五六)及嘉祐三年两次以秘阁校理考试国子监举人(《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九之一二、一三)。 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知苏州(明正德《姑苏志》卷三)。 五年,为刑部郎中同判太常寺(《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二)。 七年,知明州(同上书卷二四七)。 生卒年:?-
吴梅卿是宋代的诗人,字清叔,号谦斋,出生于仙居(今属浙江)。吴梅卿在文学上有一定的成就,其诗词作品反映了他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 吴梅卿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宁宗嘉定十七年特举进士,仕至忠州文学。这显示了他在学术上的才华,并表明他的文学修养与儒家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吴梅卿从朱熹学习,朱熹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其学问深刻影响了后世许多学者。这种师承关系不仅为他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