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庵,原名施子安,宋代诗人
施子安是宋代诗人。
字耐庵,号耐庵居士,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卒于顺帝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享年七十五岁。施子安的生平事迹主要记载于《永乐大典》卷七八九二引《临汀志》之中,其具体生活细节和创作生涯不甚详尽,但可以确定的是,他生活在南宋末年至元初这段动荡的历史时期。
耐庵,原名施子安,宋代诗人
施子安是宋代诗人。
字耐庵,号耐庵居士,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卒于顺帝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享年七十五岁。施子安的生平事迹主要记载于《永乐大典》卷七八九二引《临汀志》之中,其具体生活细节和创作生涯不甚详尽,但可以确定的是,他生活在南宋末年至元初这段动荡的历史时期。
【注释】陇:山陇。软玉:喻指云朵,因为“云如玉”。江月:指月亮。寒金:比喻月光如霜。 【赏析】诗的前两句写景,用陇上飘飞的云彩比作柔软的玉石,用江中的月色来比喻皎洁的月光。后两句抒情,诗人把飘荡的云彩和皎洁的月光联系起来,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爱之情。 《陇西行四首》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创作的组诗作品。此组诗共四首,分别写了陇上的自然风光和边关的军旅生活,抒发了作者的边塞情怀
注释:蝉在树荫下鸣叫,声音时而清晰时而断续;鸟儿藏身在红叶之下,发出阵阵啁啾的叫声。 赏析:诗人通过对蝉声和鸟鸣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蝉鸣声断续悠长,仿佛诉说着夏日的热烈与激情;而鸟儿藏在红叶之中,又给人一种静谧、和谐的感觉。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却富有画面感和音乐感,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世界中
施子安是宋代诗人。 字耐庵,号耐庵居士,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卒于顺帝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享年七十五岁。施子安的生平事迹主要记载于《永乐大典》卷七八九二引《临汀志》之中,其具体生活细节和创作生涯不甚详尽,但可以确定的是,他生活在南宋末年至元初这段动荡的历史时期
俞成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字元德,东阳(今属浙江)人。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 俞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对理解他的诗作至关重要。俞成生活在宋朝,一个文人辈出的时代。他的作品《萤雪丛说》二卷是他自为序的诗集。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点和文人的思想情感。例如,在《题钓台》中,俞成通过对古代贤人的怀念,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感慨。
施常是宋代诗人。 字子恒,生于春秋末年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是孔子的弟子之一,被誉为“圣门高弟”。他是孔子弟子中位列“七十二贤”之一。施常不仅具有卓越的才华和高尚的德行,而且在文学方面也有显著的成就
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青山白云歌》是一首表达壮志未酬和对自然的热爱的诗作。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的一生充满了波澜壮阔的政治与军事生涯,以及深沉的文学创作。 陆游的诗歌风格变化多样,多圆润清逸,不乏忧国伤时、慷慨悲壮之作。在《青山白云歌》中,他以青山和白云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通过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