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州鄞县人,字端叔,人称万竹先生。
高琼七世孙。
受《易》、《春秋》于程迥,与郡教授傅伯成交,乡学者数百人师事之。
五上礼部不第,而门人俱显仕。
博学能诗,尝作《变离骚》,又注解《诗》、《易》、《春秋》、《论语》等。
有《茶甘甲乙稿》。
生卒年:1142-1197
宋明州鄞县人,字端叔,人称万竹先生。
高琼七世孙。
受《易》、《春秋》于程迥,与郡教授傅伯成交,乡学者数百人师事之。
五上礼部不第,而门人俱显仕。
博学能诗,尝作《变离骚》,又注解《诗》、《易》、《春秋》、《论语》等。
有《茶甘甲乙稿》。
生卒年:1142-1197
瀑布泻云背出自《大小晦山》,瀑布泻云背的作者是:高元之。 瀑布泻云背是宋代诗人高元之的作品,风格是:诗。 瀑布泻云背的释义是:瀑布如云倾泻,仿佛背负着云彩。 瀑布泻云背是宋代诗人高元之的作品,风格是:诗。 瀑布泻云背的拼音读音是:pù bù xiè yún bèi。 瀑布泻云背是《大小晦山》的第8句。 瀑布泻云背的上半句是: 却立重回首。 瀑布泻云背的全句是:却立重回首,瀑布泻云背。 却立重回首
却立重回首出自《大小晦山》,却立重回首的作者是:高元之。 却立重回首是宋代诗人高元之的作品,风格是:诗。 却立重回首的释义是:却立重回首:回头再次站立凝望。 却立重回首是宋代诗人高元之的作品,风格是:诗。 却立重回首的拼音读音是:què lì zhòng huí shǒu。 却立重回首是《大小晦山》的第7句。 却立重回首的上半句是:当道屋破碎。 却立重回首的下半句是:瀑布泻云背。
当道屋破碎出自《大小晦山》,当道屋破碎的作者是:高元之。 当道屋破碎是宋代诗人高元之的作品,风格是:诗。 当道屋破碎的释义是:当道屋破碎:比喻道路中间的房子被毁坏,形容道路阻塞或遭遇阻碍。 当道屋破碎是宋代诗人高元之的作品,风格是:诗。 当道屋破碎的拼音读音是:dāng dào wū pò suì。 当道屋破碎是《大小晦山》的第6句。 当道屋破碎的上半句是: 沿流路偪侧。 当道屋破碎的下半句是:
沿流路偪侧出自《大小晦山》,沿流路偪侧的作者是:高元之。 沿流路偪侧是宋代诗人高元之的作品,风格是:诗。 沿流路偪侧的释义是:沿着曲折的山溪道路行进。 沿流路偪侧是宋代诗人高元之的作品,风格是:诗。 沿流路偪侧的拼音读音是:yán liú lù bī cè。 沿流路偪侧是《大小晦山》的第5句。 沿流路偪侧的上半句是:枯卉老壖濑。 沿流路偪侧的下半句是:当道屋破碎。 沿流路偪侧的全句是:沿流路偪侧
枯卉老壖濑出自《大小晦山》,枯卉老壖濑的作者是:高元之。 枯卉老壖濑是宋代诗人高元之的作品,风格是:诗。 枯卉老壖濑的释义是:枯卉老壖濑:枯萎的花草,老化而破碎的河岸。 枯卉老壖濑是宋代诗人高元之的作品,风格是:诗。 枯卉老壖濑的拼音读音是:kū huì lǎo ruán lài。 枯卉老壖濑是《大小晦山》的第4句。 枯卉老壖濑的上半句是: 寒云抱幽石。 枯卉老壖濑的下半句是: 沿流路偪侧。
寒云抱幽石出自《大小晦山》,寒云抱幽石的作者是:高元之。 寒云抱幽石是宋代诗人高元之的作品,风格是:诗。 寒云抱幽石的释义是:寒云抱幽石:寒云紧绕着幽静的山石。 寒云抱幽石是宋代诗人高元之的作品,风格是:诗。 寒云抱幽石的拼音读音是:hán yún bào yōu shí。 寒云抱幽石是《大小晦山》的第3句。 寒云抱幽石的上半句是:过尽山峰翠。 寒云抱幽石的下半句是:枯卉老壖濑。
过尽山峰翠出自《大小晦山》,过尽山峰翠的作者是:高元之。 过尽山峰翠是宋代诗人高元之的作品,风格是:诗。 过尽山峰翠的释义是:过尽山峰翠:指走遍了翠绿的山峰,形容旅途或观赏中所见山峰连绵,景色宜人。 过尽山峰翠是宋代诗人高元之的作品,风格是:诗。 过尽山峰翠的拼音读音是:guò jǐn shān fēng cuì。 过尽山峰翠是《大小晦山》的第2句。 过尽山峰翠的上半句是:大晦出小晦。
大晦出小晦出自《大小晦山》,大晦出小晦的作者是:高元之。 大晦出小晦是宋代诗人高元之的作品,风格是:诗。 大晦出小晦的释义是:大晦出小晦:指大晦日(农历十二月初一)到来时,小晦日(农历十一月初一)也随之结束。 大晦出小晦是宋代诗人高元之的作品,风格是:诗。 大晦出小晦的拼音读音是:dà huì chū xiǎo huì。 大晦出小晦是《大小晦山》的第1句。 大晦出小晦的下半句是:过尽山峰翠。
天与一诗为题绝出自《题雪窦飞雪亭》,天与一诗为题绝的作者是:高元之。 天与一诗为题绝是宋代诗人高元之的作品,风格是:诗。 天与一诗为题绝的释义是:天与一诗为题绝:上天赐予一首诗作为题名,意指诗本身具有极高的价值,如同天赐之宝。 天与一诗为题绝是宋代诗人高元之的作品,风格是:诗。 天与一诗为题绝的拼音读音是:tiān yǔ yī shī wèi tí jué。
飞流溅沫入毫端出自《题雪窦飞雪亭》,飞流溅沫入毫端的作者是:高元之。 飞流溅沫入毫端是宋代诗人高元之的作品,风格是:诗。 飞流溅沫入毫端的释义是:飞流溅沫入毫端:形容诗人笔下的飞雪如同瀑布般飞溅,融入了他的创作之中。 飞流溅沫入毫端是宋代诗人高元之的作品,风格是:诗。 飞流溅沫入毫端的拼音读音是:fēi liú jiàn mò rù háo duān。 飞流溅沫入毫端是《题雪窦飞雪亭》的第9句。
张斗南是宋代诗人。 字唐英,号钓浦,是北宋时期罗源(今属福建)人。他生于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在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中进士,官至兵部郎中。尽管张斗南的仕途颇为顺利,但他在官场上并未有太多建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状况
张湜是宋代诗人,以其卓越的诗才和深厚的文学造诣在宋诗坛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张湜(1096—1148年),字巨山,出生于湖北襄阳。他的文学之路始于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的科举考试,最终在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被召试,并逐步升迁至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等职。他不仅在官场中有着丰富的经历,还曾任福建路转运判官、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等职务,其政治生涯可谓多姿多彩。然而,由于政治风波和个人原因
宋明州鄞县人,字端叔,人称万竹先生。 高琼七世孙。 受《易》、《春秋》于程迥,与郡教授傅伯成交,乡学者数百人师事之。 五上礼部不第,而门人俱显仕。 博学能诗,尝作《变离骚》,又注解《诗》、《易》、《春秋》、《论语》等。 有《茶甘甲乙稿》。 生卒年
高翥(1170~1241)是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才情和作品在江湖诗派中占有一席之地。以下将介绍宋代诗人高竦的相关情况: 1. 生平背景: - 高翥,初名公弼,后改名为翥。字九万,号菊磵。 - 他出生于余姚(今属浙江),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 - 高翥以布衣终身,不追求仕途成功,而是过着游荡江湖的生活。 2. 艺术成就: - 高翥擅长诗歌创作,其作品在当时广受赞誉。他的诗风格清新脱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