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之,原名梁彦深,宋代诗人,生于公元1044,卒于公元1116
梁彦深,字纯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
以荫补将仕郎、守秘书省正字。
通判青州、邠州。
迁知沂州,徙单、邠、徐、齐等州。
晚年提举南京鸿庆宫。
徽宗政和六年卒,年七十三。
事见《初寮集》卷八《南阳伯梁公神道碑》。
生卒年:1044-1116
纯之,原名梁彦深,宋代诗人,生于公元1044,卒于公元1116
梁彦深,字纯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
以荫补将仕郎、守秘书省正字。
通判青州、邠州。
迁知沂州,徙单、邠、徐、齐等州。
晚年提举南京鸿庆宫。
徽宗政和六年卒,年七十三。
事见《初寮集》卷八《南阳伯梁公神道碑》。
生卒年:1044-1116
□知宿世有缘来出自《赠灵岩元长老》,□知宿世有缘来的作者是:梁彦深。 □知宿世有缘来是宋代诗人梁彦深的作品,风格是:诗。 □知宿世有缘来的释义是:此句中的“□”字,通“谁”,故“□知宿世有缘来”即“谁知宿世有缘来”,意为:谁知道前世已有缘分来到这里呢? □知宿世有缘来是宋代诗人梁彦深的作品,风格是:诗。 □知宿世有缘来的拼音读音是:□ zhī sù shì yǒu yuán lái。
今日□□□□□出自《赠灵岩元长老》,今日□□□□□的作者是:梁彦深。 今日□□□□□是宋代诗人梁彦深的作品,风格是:诗。 今日□□□□□的释义是:今日相逢意气新 今日□□□□□是宋代诗人梁彦深的作品,风格是:诗。 今日□□□□□的拼音读音是:jīn rì □ □ □ □ □。 今日□□□□□是《赠灵岩元长老》的第3句。 今日□□□□□的上半句是:万虑都忘智眼开。 今日□□□□□的下半句是
万虑都忘智眼开出自《赠灵岩元长老》,万虑都忘智眼开的作者是:梁彦深。 万虑都忘智眼开是宋代诗人梁彦深的作品,风格是:诗。 万虑都忘智眼开的释义是:万虑都忘,智眼开:指所有烦恼都被忘却,智慧之眼得以开启。 万虑都忘智眼开是宋代诗人梁彦深的作品,风格是:诗。 万虑都忘智眼开的拼音读音是:wàn lǜ dōu wàng zhì yǎn kāi。 万虑都忘智眼开是《赠灵岩元长老》的第2句。
高僧升座息尘埃出自《赠灵岩元长老》,高僧升座息尘埃的作者是:梁彦深。 高僧升座息尘埃是宋代诗人梁彦深的作品,风格是:诗。 高僧升座息尘埃的释义是:高僧升座息尘埃:指高僧登上法座,超脱尘世纷扰,心灵得到宁静与清净。 高僧升座息尘埃是宋代诗人梁彦深的作品,风格是:诗。 高僧升座息尘埃的拼音读音是:gāo sēng shēng zuò xī chén āi。 高僧升座息尘埃是《赠灵岩元长老》的第1句。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高僧升座息尘埃,万虑都忘智眼开 - 这是对灵岩元长老的赞美。高僧在讲道或修行中,通过冥想或静坐达到一种超脱物质世界的境界,从而遗忘世俗的烦恼和杂念,智慧得以开启,如同双眼被净化,能够洞察世间万物的本质。 2. 今日□□□□□ - 这里可能是一个省略号,表示诗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尚未完全表述,留下了悬念。这个省略号可能意味着某种未完成的陈述,或者是对当前情境的一种暗示
梁彦深,字纯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 以荫补将仕郎、守秘书省正字。 通判青州、邠州。 迁知沂州,徙单、邠、徐、齐等州。 晚年提举南京鸿庆宫。 徽宗政和六年卒,年七十三。 事见《初寮集》卷八《南阳伯梁公神道碑》。 生卒年
宋郑州管城人,字元褒。 后周太祖广顺二年进士。 宋初,为秘书郎,直史馆,擢右拾遗。 善属文,与柳开等开宋代古文运动之先声。 太宗淳化五年,兼起居郎,创起居注每月先呈皇帝、后付史馆之例。 真宗时历知制诰、翰林学士,官终工部侍郎。 有《续因话录》及文集。 生卒年
许复道是宋代的诗人,字从道,号鍊庵,义乌(今属浙江)人。 许复道在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年)考中进士,时年五十六岁。他曾任淮西总领所干官,后来以通直郎致仕。许复道的作品现存四首诗,如《赵金氏墓》,这是一首哀悼亡友之作,通过对逝者生前情景的回忆和对其墓地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怀念之情
章某是宋代诗人。章某,字道正,号八元,是唐代诗人章孝标的子,章某的诗词作品展现了宋代诗人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沉的情感。 章某的诗作中蕴含了对亲情、岁月流转以及人生百态的深刻思考。在《寄子诗》中,通过对九十岁老翁与七十岁儿子的对比,表达了分离之痛和对时光无情流逝的感慨。诗句“客乡已是三年别,人世应无百岁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短暂和亲情珍贵的认识。 章某作为宋代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