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长,原名李孔修,明代诗人
李孔修是明朝的诗人。
字子长,号抱真子,生于明广东顺德,居广州。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位精通《周易》的学者,擅长诗画和书法。他的诗文风格清丽,对绘画艺术也有独到的见解和精湛的技巧。在明代众多文人中,李孔修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对艺术的热情脱颖而出,成为后世传颂的典型。
子长,原名李孔修,明代诗人
李孔修是明朝的诗人。
字子长,号抱真子,生于明广东顺德,居广州。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位精通《周易》的学者,擅长诗画和书法。他的诗文风格清丽,对绘画艺术也有独到的见解和精湛的技巧。在明代众多文人中,李孔修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对艺术的热情脱颖而出,成为后世传颂的典型。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西樵山的景色和环境来表达诗人的情感。下面是逐句解释: 1. "扶病涉江还上岭,寄情飞跃有高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因病而行走在江边,最终登上山顶的情景。"寄情"意味着寄托情感、表达志向。"飞跃有高深"则形容山势的高峻险峭,给人一种超越尘世的感觉。 2. "翠蒙烟树微通路,红乱花枝正满林":这两句诗描述了山林中的景色。"翠蒙烟树"指的是绿色的树木被烟雾笼罩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以下是逐句释义: 1. 无欲无忧且自然 - 无欲:指没有欲望。 - 无忧:指没有忧虑。 - 自然:指遵循自然的规律,不做作,不造作。 2. 草堂痴梦破青毡 - 草堂:古代文人隐士居住的地方,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的住所或他想象中的隐居之地。 - 痴梦:比喻对某种事物或理想状态的痴迷。 - 青毡:指青色的毡子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商隐。李商隐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以深沉、细腻、含蓄见长,被誉为“诗鬼”。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 “米债方酬酒债催”,意思是说我现在的生活状况,就像欠了米债和酒债一样,虽然我努力偿还(米债),但是酒债的压力却更加严重。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生活的窘迫和经济上的困扰。 - “醉魂醒了又饥来”,意思是我已经醉过一次了(因为酒债),现在我清醒过来,又有饥饿的感觉了
西樵山 奇花无尽留春久,宿雨才收见月新。 阁外凌云高去鸟,山中问道远游人。 注释: 西樵山: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南部的西樵镇。 奇花:这里指西樵山的奇石、奇松等自然景观。 尽:完全。 留春:留住春天。 久:长久。 宿雨:隔夜的雨水。 才:刚刚。 收:收起。 见:出现。 月新:月亮的新面貌。 阁外凌云:站在阁楼上俯瞰云霄。 高去鸟:鸟儿飞得高远。 山中问道远游人:在山林中向远方来的游人打听。
注释: 1. 大孝由来儿傍母:自古以来,儿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 2. 一官今日母趋儿:现在你当了官,母亲却要跟着你。 3. 八千里路波涛险:指从家乡到长安的八百里路程非常艰难。 4. 饭是胡麻亦可悲:即使吃着像胡麻一样粗糙的食物,也令人感到悲伤。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诗人借母亲为官儿子送行的场景,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不公,表达了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腐败现象的强烈不满
【注释与赏析】 咏龙眼 封皮酿蜜水晶寒,入口香生露未干。 本与荔枝同一味,当时何不进长安。 注释:1. 龙眼的果实外层有一层硬壳,像用蜂蜜密封一样;2. 龙眼果肉香甜,露水还未干。3. 龙眼和荔枝的味道相同,应该被献给皇帝享用;4. 如果当年龙眼能进入长安,就不会被埋没。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龙眼的赞美之情。他称赞龙眼的外观、口感以及味道都与荔枝相似,但当时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题鹤》,描述了作者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 “人皆做得好生涯,我独生涯做便差。” 这句话反映了社会普遍的成功标准和作者的个人选择之间的差异。在社会中,许多人都能找到一种能够确保他们生活安稳、成功的事业或职业。而作者则选择了与众不同的道路——通过修行来追求精神上的成就,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一种非主流的选择。因此,他的生活方式与普通人大相径庭,可以说是“差”的。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欲钓无钱买钓舟,欲耕无剑买耕牛。 - 注释:想钓鱼却没有钱去租船;想耕作却没有武器去购买耕牛。 - 赏析:这里诗人表达了对物质条件缺乏的无奈和对精神追求的重视。通过对比想要实现的愿望(如垂钓和耕作)与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情况(缺少工具),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2. 诗书有味拈毫笔,富贵无缘弄酒筹。 - 注释:尽管诗书读起来很有意义
【注释】 贫居自述:作者写这首诗时,正处在他一生中最为潦倒之时。当时作者已五十多岁,官至左司郎中,却因直言极谏,被贬谪到吉州。此诗即作于此时。一个:指“一身”或“一人”。茅庐:简陋的住所。风月:这里借指自然风光。吟边:吟诵诗歌的地方。行藏:出处,即仕宦的出处和去向。都由我:都随我的意。穷达:贫穷与显达,指人的境遇。汉武:汉武帝。延寿药:传说中能使人延年益寿的仙丹。邓通:西汉时的富商
《贫居自述》,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五律诗,此诗通过描述诗人的生活环境、生活状态及其内心世界,展现了一种独特的田园生活情趣。全诗语言平实质朴,意境深远,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仕途的淡漠。 注释: - 敝庐(bì lú):破旧的房屋 - 山色朝昏淡复浓:山的颜色在清晨和傍晚时显得朦胧而多变 - 雨细池塘春草绿:春日里雨丝细密,池塘边新长出的春草显得翠绿 - 更深茅屋夜灯红:深夜时分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用嘉,号鹿冠道人。 博综古今,为文和平醇实,诗尤沉著古雅。 知府况钟两度推荐,均固辞不出。 工书画,尤善写层峦迭嶂,师法董源,秀润可观。 晚年家居东原,学者称东原先生,门人私谥渊孝。 有《东原集》、《纪善录》。 生卒年
宋璲是明代的诗人。宋璲,字仲珩,是宋濂的次子,出生于浙江浦江。他的父亲宋濂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还曾任翰林学士承旨等职。宋璲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不仅在诗书方面有着出色的才能,而且在书法上也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书法风格以篆、隶、真、草书闻名,尤其擅长小篆。据说他因研摩梁代《草堂法师墓篆》及吴《皇象三段石刻》,几乎废寝忘食,最终领悟了笔法。此外,他在洪武十三年因侄慎坐胡惟庸案而受株连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