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宗慈(1879~1951)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历史学、方志学家,工诗文,精史学。
吴宗慈在清光绪五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学术世家,其父亲曾官至侍郎。由于父亲早逝,他在3岁时便从北京返回家乡。8岁入学,18岁时参加乡试名列第一,中举人。此后,他继续在广东饶平师范学堂学习,并于宣统二年(1910)赴北京殿试,名列文科第二。
吴宗慈在教育领域有着丰富的经历。他曾任建郡中学堂(今南城一中前身)监督(校长),大力整顿校务,添置设备,广揽人才,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此外,他还担任江西省视学,关心时局,并撰写文章鼓吹革命。
吴宗慈的学术研究涉及广泛。他不仅精于历史和方志学,还涉猎了诗歌创作。他的诗作风格古朴,情感真挚,反映了他对时代的深刻感悟和个人的生活体验。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也在思想内容上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除了文学和史学的贡献外,吴宗慈的政治生涯也相当活跃。他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参与国民革命,历任多个重要职务。建国后,他应江西省长邵式平之邀出任省人民政府参事,致力于地方治理和社会服务。
吴宗慈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历史学者和诗人。他的一生跨越晚清、民国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经历了清朝的灭亡与民国的成立,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他的学术成就和文学贡献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使在今天也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