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受,原名国渠,福建南安人,是近现代著名的诗人,曾执教于华侨中学和中华学校。他的诗作多表达了对故土和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以及在海外生活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潘受的诗歌创作涵盖了多个时期,其早期作品如《姑苏怀古》展现了他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而在他的晚期作品中,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这种跨越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中华文化的执着追求。
潘受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书法大家,精研书法艺术。他的书法作品也反映了其个人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这种跨领域的才华使他的作品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更高的艺术价值。
在抗战时期,潘受担任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任秘书一职,并参与了筹办南洋大学的工作,主持校务。这段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组织管理能力,也加深了他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这些经历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社会背景,使其诗歌更具时代意义和文化深度。
潘受是一位在诗歌、书法和教育领域都有着杰出贡献的人物。他的诗歌作品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同时反映了海外华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