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翰(1537年~1609年),字季辅,号山石,并州太原(今属山西)人。明代诗人、兵部尚书吴承恩的岳父 。因与沈从文同科中举故并称“双学士”。他是明朝有名的诗坛领袖之一,《王廷翰集》,为明神宗万历十六年开始编撰,由当时内阁大臣杨维桢编写而成(或说是杨维桢一人所作)。此书辑录了《吴开征篇》、《吴山怀人章句》等六七百首诗。不过据记载,在其书中收录的诗歌为明代王氏所写约在三百两左右,而其中大部分都是与沈从文有交情的古风及汉代乐府中的作品,并非属于他个人创作。

王廷翰是明清四大家之一(“三曹二严”,即:曹操、仲宣之门人毛玠妻邓氏、刘谌夫人张氏、蔡邕等,以及谢道韫与东晋文学家孙绰夫妇)的集大成者。他的诗论主张中肯正直,在明末清初有极大的影响,被后世称为“三王说”。

1602年7月4日(万历三十年六月初八),王廷翰因病去世于北京。遗范《王廷翰墓志铭》是清代词人金农的手迹。

据史家记载:“明初文学,推右布政使李梦阳、礼部尚书赵孚之、户部侍郎杨慎;中叶则首重南京书坊中的‘四大家’(即“三王一吴”)”。《中国戏曲文献全集》认为:明朝正德时,“吴承恩考举人,始见右史馆文学同进士榜第一等次”,成为明代科甲之魁。因与沈从文为同年中顺例、会试登第,又共居北京西城,故并称为“双学土”。王廷翰是杨慎的门生,他将《三国志》改名本《三吴志》,撰写《读通鉴论考》一书。他的诗歌风格与杜甫相近,《草堂诗余》,收录了他的40首五言抒情诗及732首七言歌行,并著有诗集六卷,今存清刻木版本。王廷翰亦工于写意画。

金农先生论曰:“王氏为人学识皆兼中西,则以才为右史馆文学同进士榜第一等次。”“自得之书坊所载《三吴志》也”。1602年(明万历三十年),其去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