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儆是宋代的著名诗人,字益恭,号恭父,又作恭甫,是休宁(今属安徽省)人。他的生平与诗歌成就,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对吴儆的具体介绍:

  1. 生平
  • 早年经历:吴儆,字益恭,原名备,字恭父,与兄吴俯合称“江东二吴”。他出生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自幼接受良好教育,与兄长一同讲学授徒。在科举考试中,他于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考中进士,并随后担任鄞县尉的职位。
  • 政治生涯:在政治舞台上,吴儆曾历任知安仁县、通判邕州、广南西路安抚使等职务。他在淳熙五年迁知州兼任广南西路安抚都监,并在淳熙七年因亲老奉祠而退休。
  • 文学创作:吴儆以其诗歌作品著称,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以明快直率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观察受到赞誉。他不仅在地方上享有盛名,而且在京城亦有影响力,与朱子、张栻、吕祖谦等人友善。
  1. 作品
  • 《月岩》:“题诗山寺不胜多,人力争如造物何。”这句诗表达了他对于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 《说谜三绝·奔波来往一生忙》:“奔波来往一生忙,方寸包藏不可量。用尽心机还骨立,为他人作嫁衣裳。”这首诗揭示了人生的无奈与世态炎凉,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与角色。
  • 《竹洲集》:吴儆的诗集《竹洲集》,其中包含了许多表达自己情感和见解的诗歌,反映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独到理解。
  1. 评价
  • 历史评价:吴儆的诗文因其真挚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而受到后世学者的高度赞誉。他的作品被认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及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代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 学术贡献: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在文学、哲学等领域均有深入研究,对当时及后世的文化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 文化传承:吴儆的诗词作品,尤其是《竹洲集》,成为了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资料。他的诗作不仅在当时有着重要的文化地位,也被视为研究宋代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吴儆作为宋代的一位杰出诗人,其诗歌作品不仅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也为后世的文学研究和文化传承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的诗歌在宋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