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圆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净觉种种方便,令末世众生有大增益。世尊,我等今者已得开悟,若佛灭后,末世众生未得悟者,云何安居修此圆觉清净境界?此圆觉中三种净观,以何为首?惟愿大悲,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施大饶益。”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圆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问于如来如是方便,以大饶益施诸众生。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圆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若佛住世,若佛灭后,若法末时,有诸众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圆觉心。欲修行者,若在伽蓝,安处徒众,有缘事故随分思察,如我已说。若复无有他事因缘,即建道场,当立期限。若立长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净居。

“若佛现在,当正思惟。若佛灭后,施设形像,心存目想,生正忆念,还同如来常住之日。悬诸幡华,经三七日,稽首十方诸佛名字,求哀忏悔。遇善境界,得心轻安,过三七日,一向摄念。

“若经夏首,三月安居,当为清净菩萨止住,心离声闻,不假徒众。至安居日,即于佛前作如是言:我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某甲,踞菩萨乘,修寂灭行,同入清净实相住持,以大圆觉为我伽蓝,身心安居平等性智,涅槃自性无系属故。今我敬请,不依声闻当与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三月安居,为修菩萨无上妙觉大因缘故,不系徒众。善男子,此名菩萨示现安居。过期日,随往无碍。

“善男子,若彼末世修行众生,求菩萨道人三期者,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静,不起思念,静极便觉,如是初静,从于一身至一世界,觉亦如是。

“善男子,若觉遍满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众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复如是。非彼所闻切境界,终不可取。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三摩钵提,先当忆想十方如来,十方世界一切菩萨,依种种门,渐次修行勤苦三昧,广发大愿,自熏成种。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于禅那,先取数门,心中了知生、住、灭、念,分剂头数。如是周遍四威仪中,分别念数,无不了知,渐次增进,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犹如目睹所受用物。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是名三观初首方便。若诸众生遍修三种,勤行精进,即名如来出现于世。若后末世钝根众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业障,当勤忏悔。常起希望,先断憎爱嫉妒谄曲,求胜上心。三种净观随学一事,此观不得,复习彼观,心不放舍,渐次求证。”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圆觉汝当知,一切诸众生,

  欲求无上道,先当结三期,忏悔无始业。

  经于三七日,然后正思惟。

  非彼所闻境,毕竟不可取。

  奢摩他至静,三摩正忆持。

  禅那明数门,是名三净观。

  若能勤修习,是名佛出世。

  钝根未成者,常当勤心忏,无始一切罪。

  诸障若消灭,佛境便现前。

译文

奢摩他至静:奢摩他即禅定,指在寂静的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
三摩正忆持:三摩是修习法门之一,亦称“调心”,通过专注和冥想达到内心宁静的状态。
禅那明数门:禅那就是禅定境界。明数指的是对禅定境界的认识、观察等方法。
佛出世:指佛陀的出现或觉悟。
钝根未成者:钝根是指愚痴的人,未能成就智慧。
常当勤心忏:经常要努力修行以消除罪孽和障碍。
无始一切罪:无始就是从无明开始的一切烦恼和恶业。
诸障若消灭:各种障碍如果能够被清除或消融。

赏析

圆觉经是南朝梁国僧祐所编,是中国佛教典籍之一。其中记载了圆觉菩萨的修行法门及其功德利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