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葬郑僖公。贼未讨,何以书葬?为中国讳也。郑人侵蔡,获蔡公子燮。此侵也,其言获何?侵而言获者,适得之也。
季孙宿会晋侯、郑伯、齐人、宋人、卫人、邾娄人于邢丘。
公至自晋。
莒人伐我东鄙。秋九月,大雩。
冬,楚公子贞帅师伐郑。晋侯使士丐来聘。
◇襄公九年
春,宋火。曷为或言灾,或言火?大者曰灾,小者曰火。然则内何以不言火?内不言火者,甚之也。何以书?记灾也。外灾不书,此何以书?为王者之后记灾也。
夏,季孙宿如晋。
五月辛酉,夫人姜氏薨。
秋八月癸未,葬我小君缪姜。
冬,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娄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娄子、齐世子光伐郑。十有二月己亥,同盟于戏。
楚子伐郑。◇襄公十年春,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娄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娄子、齐世子光,会吴于柤。
以下是襄公(元年~三十一年)的诗句翻译与赏析:
- 诗句:
- 襄公元年春,王正月。
- 夏六月辛巳,公薨于楚宫。
- 秋九月癸巳,子野卒。
- 冬十月,滕子来会葬。
- 十有一月,莒人杀其君密州。
译文:
- 襄公元年:春天,周王朝历法的正月,穆叔从澶渊会见回来,见了孟孝伯。
- 夏六月辛巳:夏季,鲁成公去世于楚宫。
- 秋九月癸巳:秋季,子野去世。
- 冬十月:冬季,滕子前来参加葬礼。
- 十一月:十月后的第一个月是十一月,莒国人杀了他们的国君密州。
- 赏析:
- 襄公元年:这一年标志着春秋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在春季,周王朝历法的正月,穆叔从澶渊会见回来,见了孟孝伯。这表明了诸侯国之间的密切交往和外交活动的频繁。同时,这一事件发生时,成公刚刚即位,显示了当时政治的动荡和权力的转移。
- 夏六月辛巳:夏季,鲁成公去世于楚宫。楚国是东周时期的强国,此次成公去世可能与其与楚国的关系有关。楚宫的提及暗示了楚国对此事的影响,也可能预示着未来的政治风波。
- 秋九月癸巳:秋季,子野去世。子野可能是鲁国的贤臣,他的去世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复杂性和对贤能人士的依赖。
- 冬十月:冬季,滕子前来参加葬礼。这一行为展示了国际间的互助和支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战争和动乱给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 十一月:十月后的第一个月是十一月,莒国人杀了他们的国君密州。莒国与鲁国有较深的历史关系,密州的被害可能意味着两国间的矛盾激化。这种历史事件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值得深入分析和研究。
这些诗句不仅记录了襄公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还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国际关系和内部动荡。通过对这些诗句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春秋》所表达的历史变迁和政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