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公二年,楚庄王伐陈,杀夏徵舒。三年,楚庄王围郑,郑降,复释之。十一年,孙良夫救鲁伐齐,复得侵地。穆公卒,子定公臧立。定公十二年卒,子献公衎立。
献公十三年,公令师曹教宫妾鼓琴,妾不善,曹笞之。妾以幸恶曹于公,公亦笞曹三百。十八年,献公戒孙文子、甯惠子食,皆往。日旰不召,而去射鸿于囿。二子从之,公不释射服与之言。二子怒,如宿。孙文子子数侍公饮,使师曹歌巧言之卒章。师曹又怒公之尝笞三百,乃歌之,欲以怒孙文子,报卫献公。文子语蘧伯玉,伯玉曰:“臣不知也。”遂攻出献公。献公奔齐,齐置卫献公于聚邑。孙文子、甯惠子共立定公弟秋为卫君,是为殇公。
殇公秋立,封孙文子林父于宿。十二年,宁喜与孙林父争宠相恶,殇公使宁喜攻孙林父。林父奔晋,复求入故卫献公。献公在齐,齐景公闻之,与卫献公如晋求入。晋为伐卫,诱与盟。卫殇公会晋平公,平公执殇公与甯喜而复入卫献公。献公亡在外十二年而入。
卫康叔世家
穆公二年 楚庄王伐陈,夏徵舒被杀
- 楚庄王之兴起与伐陈
- 楚庄王早期事迹概述
- 楚庄王在位时期政治改革
- 伐陈背景:巩固国家统一
- 郑国降服后局势
- 郑国降服后影响分析
- 楚庄王对郑国政策解读
- 郑国之变及其长远意义
- 孙良夫救鲁伐齐
- 孙良夫救鲁行动背景
- 孙良夫策略及效果分析
- 伐齐目的与成果评估
- 定公之死与献公即位
- 定公之死原因探讨
- 献公即位过程及影响
- 献公执政初期措施及展望
- 献公与宁喜矛盾
- 献公与宁喜关系剖析
- 宁喜政变经过及后果
- 献公政治态度转变
- 殇公之立与林父流亡
- 殇公之立过程
- 林父流亡及复归
- 林父流亡期间影响和贡献
- 献公流亡十二年终获回归
- 献公流亡经历回顾
- 献公回归后政策调整
- 流亡期间对国家政治影响
- 晋人诱盟卫国事件
- 晋人诱盟过程描述
- 晋国外交策略分析
- 对卫国内部动荡作用
- 卫献公流亡与复立
- 卫献公流浪经历及挑战
- 流亡期间政治环境变化
- 复立后政治举措及成效
- 献公与宁戚争宠相恶
- 献公与宁戚权力斗争
- 相恶背后原因及影响
- 宁戚流亡后对国家影响
- 宁戚与孙文子关系
- 宁戚与孙文子互动分析
- 二人冲突原因探究
- 宁戚流亡后对国家影响
- 孙文子与甯惠子共立新君
- 孙文子与甯惠子决策背景
- 新君殇公诞生过程
- 新君治理下政治变革
- 殇公之立与林父逃亡再归
- 殇公之立过程及意义
- 林父逃亡及复归过程
- 林父再归对国家影响评价
- 卫献公流亡复入及结局
- 卫献公流亡过程及挑战
- 复入后政策改革及成效
- 献公亡外经历及回国后政治
- 总结历史教训与未来展望
- 从历史中汲取教训
- 对未来政策制定建议
- 对当前和未来国家治理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