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共养,有六丞。属官有尚书、符节、太医、太官、汤官、导官、乐府、若卢、考工室、左弋、居室、甘泉居室、左右司空、东织、西织、东园匠十六官令丞,又胞人、都水、均官三长丞,又上林中十池监,又中书谒者、黄门、钩盾、尚方、御府、永巷、内者、宦者八官令丞。诸仆射、署长、中黄门皆属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考工室为考工,左弋为佽飞,居室为保宫,甘泉居室为昆台,永巷为掖廷。佽飞掌弋射,有九丞两尉,太官七丞,昆台五丞,乐府三丞,掖廷八丞,宦者七丞,钩盾五丞两尉。成帝建始四年更名中书谒者令为中谒者令,初置尚书,员五人,有四丞。河平元年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绥和二年,哀帝省乐府。王莽改少府曰共工。

少府:掌管山海池泽之税,以给共养;有六丞。属官包括尚书、符节、太医、太官、汤官、导官、乐府、若卢、考工室、左弋、居室、甘泉居室、左右司空、东织、西织、东园匠十六官令丞,又胞人、都水、均官三长丞,上林中十池监,中书谒者、黄门、钩盾、尚方、御府、永巷、内者、宦者八官令丞。

译文:
少府,秦朝的官职,掌管管理山林湖泊和皇家园林的税收,用来供给百官和人民的衣食,设有六个副手。其下属部门有16位官员,分别是尚书、符节、太医、太官、汤官、导官、乐府、若卢、考工室、左弋、居室、甘泉居室、左右司空、东织、西织、东园匠等十六位长官以及胞人、都水、均官三位长丞,还有上林中十个水池的监管,还有中书谒者、黄门、钩盾、尚方、御府、永巷、内者、宦者八位官职,这些官员的副手都是属官。

赏析:
《百官公卿表》主要介绍了汉朝时期官员的分类及其职能,其中涉及了少府这一职位。少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官职,其职责涵盖了管理山林湖海及皇家园林,以及负责向百官供应衣食。这个职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百官的生活保障。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少府的设置反映了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通过加强对地方山林湖泊的管理,不仅能够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稳定,同时也能够有效地防止资源被滥用,确保国家的财政安全。同时,这也是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一个制度设计,为后世王朝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少府的设立还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官员治理能力的高度重视。从具体的官职设置来看,无论是太医、太官还是乐府等部门,都是为了保障百官的正常生活而设。这也说明,在古代社会,政府对于官员的治理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以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通过对《百官公卿表》中关于“少府”部分的阅读和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到古代中国官员体系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这不仅是对历史的一种回顾,更是对现代社会治理的一种启示和借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