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郡,高帝置。莽曰就都。属益州。户十六万七千四百九十九,口六十六万二千二百四十九。有工官。县十三:梓潼,五妇山,水所出,南入涪,行五百五十里。莽曰子同。汁方,莽曰美信。涪,有孱亭。莽曰统睦。雒,章山,雒水所出,南至新都谷入湔。有工官。莽曰吾雒。绵竹,紫岩山,绵水所出,东至新都北入雒。都尉治。广汉,莽曰广信。葭明,郪,新都,甸氐道,白水出徼外,东至葭明入汉。过郡一,行九百五十里。莽曰致治。白水,刚氐道,涪水出徼外,南至垫江入汉,过郡二,行千六十九里,阴平道。北部都尉治。莽曰摧虏。
蜀郡,泰置。有小江入,并行千九百八十里。《禹贡》桓水出蜀山西南,行羌中,入南海。莽曰导江。属益州。户二十六万八千二百七十九,口百二十四万五千九百二十九。县十五:成都,户七万六千二百五十六,有工官,郫,《禹贡》江沱在西,东入大江。繁,广都,莽曰就都亭。临邛,仆千水东至武阳入江,过郡二,行五百一十里。有铁官、盐官。莽曰监邛。青衣,《禹贡》蒙山溪大渡水东南至南安入渽。江原,寿阝水首受江,南至武阳入江。莽曰邛原。严道,邛来山,邛水所出,东入青衣。有木官。莽曰严治。绵虒,玉垒山,湔水所出,东南至江阳入江,过郡三,行千八百九十里。旄牛,鲜水出徼外,南入若水。若水亦出徼外,南至大莋入绳,过郡二,行千六百里。徙,湔氐道,《禹贡》崏山在西徼外,江水所出,东南至江都入海,过郡七,行二千六百六十里。汶江,渽水出徼外,南至南安,东入江,过郡三,行三千四十里。江沱在西南,东入江。广柔,蚕陵。莽曰步昌。
诗句:
蜀郡,泰置。有小江入,并行千九百八十里。《禹贡》桓水出蜀山西南,行羌中,入南海。莽曰导江。属益州。户二十六万八千二百七十九,口百二十四万五千九百二十九。县十五:成都,户七万六千二百五十六,有工官,郫,《禹贡》江沱在西,东入大江。繁,广都,莽曰就都亭。临邛,仆千水东至武阳入江,过郡二,行五百一十里。有铁官、盐官。莽曰监邛。青衣,《禹贡》蒙山溪大渡水东南至南安入渽。江原,寿阝水首受江,南至武阳入江。莽曰邛原。严道,邛来山,邛水所出,东入青衣。有木官。莽曰严治。绵虒,玉垒山,湔水所出,东南至江阳入江,过郡三,行千八百九十里。旄牛,鲜水出徼外,南入若水。若水亦出徼外,南至大莋入绳,过郡二,行千六百里。徙,湔氐道,《禹贡》崏山在西徼外,江水所出,东南至江都入海,过郡七,行二千六百六十里。汶江,渽水出徼外,南至南安,东入江,过郡三,行三千四十里。江沱在西南,东入江。广柔,蚕陵。莽曰步昌。```
**译文:**
蜀郡,最初设置。有小江流入,共行一千九百八十里。《禹贡》记载的桓水从蜀山西南流出,行经羌中,进入南海。王莽称其为导江。属于益州。有二十六万八千二百七十九户和一百二十四万五千九百二十九口人。下辖十五个县:成都,有七万六千二百五十六户,设有工官;郫县,《禹贡》记载的江沱位于西面,向东流入大江;繁县,广都,王莽称之为就都亭;临邛县,仆千水向东到武阳流入长江,通过两个郡,行五百一十里;设有铁官和盐官;王莽称为监邛;青衣县,《禹贡》提到的蒙山溪大渡水东南流至南安注入渽水;江原县,寿阝水源头接纳长江,向南至武阳流入长江;王莽称之为邛原;严道县,邛来山是邛水的发源地,向东流入青衣;设有木官;王莽称之为严治;绵虒县,玉垒山,湔水源头流出,东南至江阳流入长江;经过三个郡,行干八百九十里;旄牛县,鲜水从徼外流出,向南流入若水;若水也是从徼外流出,向南至大莋流入绳;经过两个郡,行干六百里;徙县,湔氐道,《禹贡》中的崏山在西边徼外,江水源头流出,东南至江都流入大海;经过七个郡,行干二千六百六十里。汶江,渽水从徼外流出,向南至南安流入长江;经过三个郡,行干三千四十里;江沱在西南面,向东流入长江;广柔县,蚕陵;王莽称之步昌。
”`
注释:
- “蜀郡” - 高帝时期设立的一个郡。
- “小江” - 指蜀郡境内的一条河流。
- “《禹贡》” - 指的是《尚书·禹贡篇》。
- “川” - 河流。
- “犍为” - 一个古代的郡名。
- “会稽” - 一个古代的郡名。
- “越巂” - 一个古代的郡名。
- “巴郡” - 一个古代的郡名。
- “南郑” - 秦朝时期的一个城市,后成为郡。
- “汉中郡” - 一个古代的郡名。
赏析:
本句摘自《汉书·志·地理志上》,是西汉时期关于四川省及其下属各郡县的描述。诗中的地理位置描述清晰准确,展现了当时人们对地理的认识和记录方式。其中提及的郡县名称与现今地理相对应,如蜀郡、蜀郡、会稽等,显示了古代文献在现代地理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此外,诗中还涉及到了当时的行政区划、水利灌溉、交通线路以及自然地理现象(如河流、山脉)等信息。这些细节为我们了解汉朝时期的社会结构、经济发展以及自然环境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