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苦寒。
主五藏积热,胃张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炼之如膏,久服轻身(《御览》引云一名芒硝,《大观本》作黑字)。生山谷。
《吴普》曰:消石,神农苦,扁鹊甘(凡出掌禹锡所引,亦见《御览》者,不箸所出)。
《名医》曰:一名芒硝,生益州,及五都,陇西,西羌,采无时。
案《范子计然》云:硝石出陇道,据《名医》,一名芒硝,又别出芒消条,非;北山经云:京山,其阴处有元(石肃),疑(石肃),即硝异文。
【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考生需要结合诗歌内容理解,如“主五藏积热”是说该药物主治五脏积热、胃胀、气闭等病症;“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是说明该药物可以消除体内的积滞、食积和水湿,排除邪气;“炼之如膏”是说明该药物经过煎煮加工后可炼制成膏。
(2)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语言特色及其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考生需要结合诗歌的内容理解,如“神农苦,扁鹊甘”,这里运用了反衬手法,通过比较神农与扁鹊对于药物的不同态度来突出该药物的药效之好;“生山谷”是说该药物生长在山间谷地;《范子计然》云:硝石出陇道,据《名医》,一名芒硝,又别出芒消条,非。《北山经》云:京山,其阴处有元(石肃),疑(石肃),即硝异文。”这是对药物产地和形态的描述。
赏析: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典之一,由汉代皇帝下诏编纂而成。《神农本草经·上品》中将药物分为玉石部、草木部、虫兽鸟鱼部、菜果部、米食部和有名未用部六大部分,每一类药物均以药物的采集时间、产地、形态特征、主要功效等加以分类,并附有简要的注释。本诗为上品玉石部的消石条目。
此诗首句交代了消石的性味,为苦寒之品。次句指出了消石的功效,即能够治疗各种内脏积聚的热邪,还能够治疗胃胀气闭、食积、水湿等病症。接着指出了消石的制作过程,就是将其熬煮成膏状的过程。最后一句指出了消石的服用方法,就是长期服用可以使人轻盈健美。
第二句中的“五藏积热”指的是五脏所积聚的邪热,“胃张闭”指的是胃部胀满,无法正常舒张,这两句是说消石可以治疗五脏积聚的热邪和胃胀气闭的症状。“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三句则是说消石可以消除体内积滞、水湿以及排除邪气。
第三句中的“炼之如膏”是指将消石熬煮成膏状,“久服轻身”是指长期服用消石可以使人身体变得轻盈健美。这里的“轻身”并不是指真正的瘦弱,而是形容消石具有强大的通利作用,可以帮助人体排出多余的水分和脂肪,从而达到瘦身的效果。
每句都是一个独立的意思,分别描述了消石的性能、功效、制作过程和服用方法。通过对这些内容的阐述,使得读者对消石有了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