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甘寒。
主咳逆寒热,烦满下(《御览》有痢字),赤白,血闭,症瘕,大热。炼饵服之,不饥,轻身延年。生池泽及山岛中。
《名医》曰:一名白余粮,生东海及池泽中。
案《范子计然》云:禹余粮出河东;《列仙传》云:赤斧,上华山取禹余粮;《博物志》云:世传昔禹治水,弃其所余食于江中,而为药也,按此出神农经,则禹非夏禹之禹,或本名白余粮,《名医》等移其名耳。

【注释】

  1. 禹余粮:一种药草,味咸、甘、微寒。主咳逆寒热,烦满下痢,赤白,血闭,症瘕,大热。炼饵服之,不饥,轻身延年。生池泽及山岛中。
  2. 《名医》曰:一名白余粮,生东海及池泽中。
  3. 案:《范子计然》云:禹余粮出河东;《列仙传》云:赤斧,上华山取禹余粮;《博物志》云:世传昔禹治水,弃其所余食于江中,而为药也,按此出神农经,则禹非夏禹之禹,或本名白余粮,《名医》等移其名耳。
    【赏析】
    本诗是一篇关于禹余粮的说明文。首先介绍了这种草药的药性,即味甘寒,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如咳逆寒热(即感冒发热)、烦满下痢(即腹泻)、赤白便血、血闭(即月经不调)和症瘕(即子宫肌瘤)。同时,它还可以治疗大热的疾病,使人轻身延年。然后,文章提到了禹余粮的生长地,即生池泽及山岛中。最后,引用了一些古籍来证明它的名称和来源。
    这首诗的写作风格简洁明了,语言通俗易懂,但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它不仅介绍了一种草药的功效和用途,还通过一些古代文献来证明它的正确性和真实性。这对于现代人来说,既是一种知识的传播,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