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辛温。
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一名小辛,生山谷。
《吴普》曰:细辛一名细草(《御览》引云,一名小辛),神农黄帝雷公桐君辛小温,岐伯元毒,李氏小寒,如葵叶,色赤黑,一根一叶相连(《御览》引云,三月八月采根)。
《名医》曰:生华阴,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案《广雅》云:细条,少辛,细辛也;《中山经》云:浮戏之山,上多少辛;郭璞云:细辛也;《管子·地员篇》云:小辛大蒙;《范子计然》云:细辛出华阴,色白者善。
细辛
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又名小辛,生山谷。其色赤黑,一根一叶相连。生于华阴二月八月采根,阴干。《广雅》谓之少辛,《中山经》谓之浮戏之山多此草,《管子·地员篇》谓之小辛大蒙,而《范子计然》则谓色白者善也。
译文:
细辛,味辛而微温,主治咳逆、头痛、脑动、肢体关节拘急、风湿痹痛、死肌,以及久服可以明目,通利九窍,轻身延年。别名小辛,生长于山谷。根据《吴普》的说法,细辛是细草的一种;《御览》引《神农本草经》说,它名为小辛;根据《管子·地员篇》,它叫小辛大蒙,而《范子计然》则认为颜色白色的细辛品质较好。
赏析:
这首诗主要介绍了细辛的形态特征、药效及应用等内容。细辛是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除湿、镇痛止痛等功效。在古代医药中,它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头痛、咳嗽、风湿痹痛等症状。细辛的生长环境、采集时间、加工保存方法等信息,都为人们了解这一药材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细辛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的名字“细辛”来源于其细长的茎和叶子,象征着细致入微的品质。而其独特的药效则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利用。在古代医学中,细辛被视为一种珍贵的药材,其价格昂贵,常用于治疗疑难杂症。同时,它也体现了古人对健康的追求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