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甘平。
主五脏,心下邪气,口中烂臭,坚齿明目聪耳。久服轻身耐老(《御览》作能老)。一名睢(《御览》云睢蒲)。生池泽。
《吴普》曰:睢,一名睢石,一名香蒲,神农雷公甘,生南海,池泽中(《御览》)。
《名医》曰:一名醮,生南海。
案《说文》云:菩,草也;玉篇云:菩,香草也,又音蒲;本草图经云:香蒲,蒲黄苗也,春初生嫩叶,未出水时,红白色茸茸然,《周礼》以为菹。
《神农本草经》香蒲(学名:Potamogeton pectinatus)味甘、平,主入五脏,能治疗心下邪气,以及口中烂臭、坚齿明目聪耳等功效。长期服用,还能让人身体轻松、容颜不老,被《御览》记载为“久服轻身耐老”。其别名包括睢蒲、香附、醮等,生于池泽。具体如下:
- 药物基本信息:
- 名称与别名:香蒲的学名是Potamogeton pectinatus。在《吴普》和《名医》两部文献中,它被称为“睢蒲”和“醮”。
- 生长环境:香蒲主要生长在池泽中。
- 药效分析:
- 五脏治疗:香蒲味甘平,具有治疗心下邪气的功效,对口中烂臭、坚齿明目聪耳也有显著效果。
- 轻身耐老:根据《御览》记录,长期服用香蒲能使人身体轻盈、容颜不老,甚至达到“能老”的效果。
- 历史来源:
- 《神农本草经》:这是古代中医经典之一,记载了多种药材的性质和功效,其中就包括了香蒲。
- 《新修本草》:唐代的一部重要药物学著作,因误认而导致了香蒲和蒲黄的混淆。
- 文化与应用:
- 《说文解字》:该书是解释汉字的工具书,提到“菩”,即指香蒲。
- 《周礼》:这是一部古代的政治制度书籍,香蒲在其中被用作菹,即腌制食品的一种。
- 现代研究:
- 现代研究多集中在香蒲的药用价值上,如其抗氧化、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 从化学成分来看,香蒲含有丰富的多糖、蛋白质和微量元素,这些都是人体所需的营养成份。
- 食用方法:
- 根据《名医》,人们可以将其生用或者捣成汁饮用,以增强身体健康。
- 《吴普》中提到了香蒲的食用方法和用途,比如可以作为食物的一部分来食用。
- 注意事项:
- 尽管香蒲有许多益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食用。例如,体质虚弱的人应避免过量食用。
- 在使用香蒲进行食疗或草药疗法之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在深入了解了《神农本草经》中的香蒲之后,还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了解不同版本的《神农本草经》中关于香蒲的描述,这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其药理作用。
- 注意观察食用香蒲后的身体反应,特别是过敏体质的人群。
- 探索香蒲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如将其制成茶饮、面膜等,以发掘更多可能的用途。
香蒲不仅是一款历史悠久的传统草药,还蕴含着丰富的药用价值和广泛的食用文化。通过合理的食用方式和正确的使用时机,香蒲可以为人们的健康带来积极的影响。在享受其带来的益处的同时,也不忘注意食用的安全性与适宜性,确保既能发挥其效用,又能维护个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