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辛寒。
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消,除大热烦满及耳聋。一名元石。生山谷。
《吴普》曰:慈石,一名磁君。
《名医》曰:一名处石,生太山,及慈山山阴,有铁处则生其阳,采无时。
案北山经云:灌题之山其中,多磁石。郭璞云:可以取铁。管子地数篇云:山上有慈石者,下必有铜。吕氏春秋精通篇云:慈石召铁。《淮南子》说山训云:慈石能引铁,只作慈,旧作磁,非,《名医》别出元石条,亦非。
以下是对《神农本草经》中慈石的逐句释义:
- 味辛寒。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消,除大热烦满及耳聋。一名元石。
- 原文描述慈石具有苦寒的性质,主要用于治疗周痹、风湿和四肢关节疼痛等症状。它可以用于消除身体的大热和烦躁,以及治疗耳聋。
- “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说明慈石可以针对周身的痹症和风湿所引起的关节疼痛有显著效果。
- “洗洗,酸消”描述了使用慈石后的感觉,即用它来洗涤或浸泡可以使皮肤感觉清凉和酸痛消退。
- “除大热烦满及耳聋”表明慈石还能帮助解除身体上的大热感和烦躁症状,以及改善耳聋状况。
- “一名元石”是对该药材的另一名称,“元石”可能意味着其珍贵或原始的性质。
- 生山谷。《吴普》曰:慈石,一名磁君。。
- 《吴普》中提到慈石还有另一名称为“磁君”。
- 这表明慈石不仅是一种药材,也可能具有一定的磁化作用或被认为具有磁性。
- 生太山,及慈山山阴,有铁处则生其阳,采无时。
- 指出慈石可以在太山和慈山的山阴处生长,特别是那些含有铁矿的地区。
- 这强调了慈石与铁矿的关系,以及在某些特定环境下的生长条件。
- “采无时”表示采集慈石不需要特定的时间,但可能指的是在特定的季节或有特殊条件时采集效果最佳。
赏析:
《神农本草经》中的慈石是中医药典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其药用价值在古代就已被广泛认可。从其性质到功效,再到产地,每一方面都体现了中医理论的精妙和实践的价值。此外,《淮南子》和《名医》等文献也对其有所记载和讨论,显示了古代医学文献的传承和多样性。这些文献不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也为我们理解这一药材的历史背景和药理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