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甘寒。
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补虚益气。
叶主除寒热出汗。桑耳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症瘕积聚,阴补阴阳,寒热,无子。五木耳名糯,益气不饥,轻身强志。生山谷。
《名医》曰:桑耳一名桑菌,一名木麦,生犍为,六月多雨时采,即暴干。
案《说文》云:桑,蚕所食叶,木(上卄中而下大),木耳也。蕈,桑(上卄中而下大)。《尔雅》云:桑瓣有葚栀。舍人云:桑树一半有葚,半无葚,名栀也。郭璞云:瓣,半也,又女桑,(木夷)桑。郭璞云:今俗呼桑树小而条长者,为女桑树,又(上厌下水)山桑。郭璞云:似桑材中作弓及草辕,又桑柳槐条。郭璞云:阿那垂条。
诗句:
神农本草经 · 中品 · 木部 · 桑根白皮
译文:
桑根白皮味甘而性寒。主要功效是治疗各种内伤,包括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等病症。此外,还能补虚益气。桑树的叶子主要用于清热解表,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出汗等症状。桑树的果实(桑葚)也具有药用价值,能够养血润燥、滋阴清热。
注释:
- 本节描述了桑根白皮的味和性,以及它的主要功效和用途。
- 桑根白皮被用来治疗多种因体内损伤导致的疾病,如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等。这些病症通常与身体的虚弱有关,而桑根白皮则能够通过补虚益气来达到治疗效果。
- 桑树的叶子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引起的症状,如感冒发热、出汗等。这是因为桑树叶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帮助身体驱除邪气。
- 桑树的果实被称为“桑葚”,它具有滋补血液、润燥止咳的功效。在中医理论中,桑葚常用于治疗贫血、咳嗽等症状。
- 本节最后提到,《名医》一书中提到了桑耳(桑树上的一种真菌)的不同名称和用途,包括桑菌、木麦、糯等,这些都是桑树在不同生长阶段或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产物,它们在中医中都有各自的药用价值。
赏析:
此段诗反映了中国古代对桑树及其产品的深刻认识和运用。从桑根白皮的药用功能到桑树叶子的解表作用,再到桑果的滋补效果,展现了桑树作为一种植物在中医药典中的多重角色。通过这段描述,不仅能看到古人对自然材料的利用智慧,也能体会到古代医学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