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苦微寒。
主邪气,皮肤中热,风搔,身痒,杀三虫,子名草决明,疗唇口青。一名青蒿,一名萋蒿。生平谷。
《名医》曰:生道傍,三月三日采茎叶,阴干,五月六日,采子。
案魏略云:初平中有青牛先生,常服青葙子,葙当作箱字。

【解析】

“主邪气”意为“主治邪气”,“皮肤中热”指“治疗皮肤中发热”,“风搔,身痒”指“治风引起的瘙痒病”,“杀三虫”指“治疗三种寄生虫病”,“子名草决明,疗唇口青”是说种子名为草决明,可以治疗唇、口发青。“一名青蒿,一名萋蒿。生平谷”指一种名叫青蒿的药物,又叫萋蒿,生长在平地上,也就是田野里。

【答案】

译文:

味苦微寒。

主治邪气,皮肤中热,风搔,身痒,杀三虫。

种子名为草决明,可以治疗唇、口发青。

又称为青蒿,又名萋蒿。生于平地,就是田野。

赏析:

这是一首《神农本草经》的原文,主要记载了青葙子的性味、功能、主治和采收加工方法。从诗中可知,青葙子有清热解毒、止痒杀虫的作用。青葙子为菊科植物青葙草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秋季采收果穗,晒干,除去花序及小梗,取出种子即得。本品呈椭圆形而稍扁,长3~4mm,直径1.5~2mm。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有纵皱纹及少数疣状突起或点状细脉纹,顶端较宽,基部狭窄,有短果梗残存。外层果皮易剥离,内层果皮棕红色,与外层果皮紧贴。质硬而脆,断面不整齐,中间有黄白色或红棕色的隔膜,富油性,显油性或半透明。气香,味苦、辛。

青葙子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据《名医别录》记载:“生道傍,三月三日采茎叶,阴干,五月六日,采子。”可见青葙子在古代就已被人们利用,且有固定的采收时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