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书请业,研几通理。
尊师重道,释奠崇祀。
德成教伦,孰云不祉。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手法及情感,考核的内容比较零散,但只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出答案。

“敦书请业”,指虚心向人求学;“研几通理”,指研究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性;“尊师重道”,指尊重师长、重视道德;“崇祀”指祭祀尊崇;“德成教伦”,指有高尚德行的人教导人伦;“孰云不福”,指谁还能说是没有福呢?

【答案】

译文:虚心向人求教,研究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性。尊敬师长、重视道德,祭祀尊崇。有高尚德行的人教导人伦,谁会说没有福呢?

赏析:“敦书请业,研几通理”是写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敦”字表现作者虚怀若谷、好学上进的精神。虚心向人求教,就是虚以待学。“敦”也表明了作者严谨治学的学术态度。“研”字表明作者在探求事物的规律性,这是做学问的根本方法。“几”字表现出一种微妙的机趣,“研几”即研究细微而深奥的道理,这是达到“通理”的必由之路。这两句是讲学者要虚怀若谷,严谨治学,善于思考与探究道理,这样才能有所作为。

“尊师重道,释奠崇祀。”是写对待师长和尊尚道德的重要性。“尊师”强调了教师的地位崇高,不可轻视,“重道”强调了道德的尊贵不可轻慢,体现了儒家的“礼”的思想。“释奠崇祀”,指祭祀尊崇。“崇”,崇尚、尊崇之意。“祀”,祭祀。这两句强调尊师重道,尊崇道德,祭祀尊崇。

孰云不吉。”是写道德教育的作用。 “德成”,是指道德修养达到高度境界。这里用“德成”来形容教师,表明只有道德修养达到高度境界的老师才能教育人。“教伦”,“教”,教育;“伦”,伦常;“教伦”,教育人伦,指教育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孰云不吉”,意思是谁说这不是一件好事呢?这两句是说,只有道德修养达到高度境界的老师才能教育人,这样的教育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怎么会不是一件好事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