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妇哭城颓,此情非虚假。
相乐不相得,抱恨黄泉下。
《懊侬歌十四首其四》的诗句为:“寡妇哭城颓,此情非虚假。相乐不相得,抱恨黄泉下。”这首诗出自南朝时期清商曲中的吴声歌曲《懊侬歌》,由晋石崇绿珠所作,后来成为民间讹谣之曲。诗中描绘了一位寡妇因丈夫去世而悲痛欲绝的情景,表达了她对丈夫生前的欢愉与死后的怀念,以及无法相守的遗憾和悲伤。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并附上赏析:
- 寡妇哭城颓:描述了寡妇因为丈夫的去世而哭泣的场景。这里的“城颓”可能象征着丈夫的死亡给家庭带来的毁灭性影响。寡妇的哭声是对丈夫的思念和哀悼之情的表达。
- 此情非虚假: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悲伤情感的真实性的认可。诗人认为寡妇的哭泣不是假装的,而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这句表达了诗歌中对真挚情感的赞美。
- 相乐不相得:描绘了夫妻之间的美好时光,但由于某种原因(可能是命运的捉弄)最终未能如愿以偿。这里的“相乐”表示曾经有过快乐的时光,而“不相得”则意味着这些快乐时光无法实现,造成了遗憾。
- 抱恨黄泉下:暗示了寡妇在阴间也带着对丈夫的怨恨。这里的“黄泉”指的是阴间,表达了诗人对生死观念的看法,同时也反映了寡妇内心的绝望和痛苦。
这首诗通过对寡妇哭城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深刻的情感和生活状态。诗中的情感真实、深刻,通过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的结合,展现了人性中的矛盾和冲突。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生死、爱情等主题的探讨和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