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陌度阡,更为客主。
注释:应劭引乡里话来评论主人客人的身份。 译文:我跨过阡陌小路,成为客人;主人成了客主。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客套的诗,诗人以主人自居,用客套之语,表达自己对主人的敬意。
释义:应劭引用里巷之言说日蚀是因为太阳行至黄道正南,而日食是月遮掩太阳所致。 译文:不能救助日蚀的,出行时遇到里巷之言。 注释:不救(yù):不能挽救。语:里巷之言,即民间流传的话。日蚀:日全食或日偏食。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日蚀现象的看法。诗人认为,日蚀的发生是由于月遮掩太阳造成的,因此不能拯救日蚀。同时,诗人也表达了他对民间流传的说法的认同。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应劭引用俚语论述礼制,妇女死后丈夫悲痛。只有她自己最了解自己。 注释:应劭(yīng sòu):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政论家和史学家。 引俚语论愆礼:用民间的俚语来论述礼仪方面的过失。 妇死腹悲:指妇女在丈夫去世时心中极度悲伤。 唯身知之:只有她自身最清楚。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妇女在丈夫去世后内心痛苦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爱情和亲情的珍视,以及对失去亲人的痛苦和无奈。诗中的“腹悲”一词
注释:狐狸想要过河,却因为尾巴被河水挡住而不能过去。 译文:狐狸想要渡河,却因为尾巴被河水挡住而不能过去。 赏析:这首诗以狐欲渡河为题,描绘了狐狸试图渡河而失败的情形。诗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狐狸的无奈和尴尬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还运用了“无奈”一词,突出了狐狸的困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狐狸的心情。同时,诗中的“尾河”一词也富有诗意,让人联想到狐狸尾巴的形状,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县官漫漫。冤死者半。 注释: - 县官:指的是地方官吏。 - 漫漫:形容时间很长,这里指案件审理过程拖延。 - 冤死者半:指被冤枉而致死的人占了一半。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地方官吏的迟缓和不公正行为,反映了社会对正义的渴望和对黑暗势力的不满。通过对具体事件的描述—"不应救日蚀者,出行遇语"和"狐欲渡河,无奈尾河"—揭示了司法不公和社会腐败的现象。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不公现象的愤慨和批评
注释:应劭引用里语道,“做官的人不停车子就像生了根一样。” 赏析:这是一首讽刺诗。作者借古讽今,以车生喻仕宦,指出了封建统治者对官吏的残酷剥削和压榨,反映了人民在封建统治下的悲惨处境,揭露了统治者的贪婪、腐败和昏庸。全诗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应劭引语论正失 金不可作,世不可度 诗句原文: 狐欲渡河,无奈尾河。 注释与赏析: - 注释: - 狐欲渡河:描述狐狸想要渡过河流,但由于尾巴被河挡住,无法如愿。 - 无奈尾河:表达狐狸因尾巴被河水阻挡而感到无奈。 - 赏析: - 该诗以寓言的形式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情感。狐狸因为尾巴被水挡住而无法成功渡河,象征着人生中的种种困难和障碍。这种困境不仅仅限于物理层面,更涵盖了心理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