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春正月丁卯,以宕昌王梁唐子为河州刺史。二月癸巳,车驾阅武。诏曰“昔人称人道何先,于兵为首,虽淹纪勿用,忘之必危。朕以听览余闲,因时讲事,坐作有仪,进退无爽。军幢以下,普量班锡。顷化弗能孚,而民未知禁,逭役违调,起触刑网。凡诸逃亡,在今昧爽以前,悉皆原赦。已滞囹圄者,释还本役。其逋负在大明三年以前,一赐原停。自此以还,鳏贫疾老,详所申减,伐蛮之家,蠲租税之半。近籍改新制,在所承用,殊谬实多,可普更符下,听以今为始。若先已犯制,亦同荡然”甲寅,加右光禄大夫羊玄保特进。夏四月癸巳,改封西阳王子尚为豫章王。丙申,加尚书令柳元景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戊戌,诏曰“南徐、兖二州去岁水潦伤年,民多困窭。逋租未入者,可申至秋登”丙午,雍州刺史海陵王休茂杀司马庾深之,举兵反,义成太守薛继考讨斩之。甲寅,以第九皇子子仁为雍州刺史。五月癸亥,制帝室期亲,朝官非禄官者,月给钱十万。丙辰,车驾幸阅武堂听讼。六月丙午,以护军将军义阳王昶为中军将军。壬子,分广陵置沛郡,省东平郡并广陵。秋七月丙辰,诏曰“雨水猥降,街衢泛溢,可遣使巡行。穷弊之家,赐以薪粟”丁卯,高丽国遣使献方物。庚午,曲赦雍州。八月戊子,立第九皇子子仁为永嘉王,第十一皇子子真为始安王。以北中郎参军费伯弘为宁州刺史。己丑,诏曰“自灵命初基,圣图重远。参正乐职,感神明之应。崇殖礼囿,奋至德之光。声实同和,文以均节,化调其俗,物性其情。故临经式奠,焕乎炳发,道丧世屯,学落年永。狱讼微衰息之术,百姓忘退素之方。今息警夷嶂,恬波河渚,栈山航海,向风慕义,化民成俗,兹焉时矣。来岁可修葺庠序,旌延国胄”庚寅,制方镇所假白板郡县,年限依台除,食禄三分之一,不给送故。卫将军东海王祎以本号开府仪同三司。九月甲寅朔,日有食之。丁卯,行幸琅邪郡,囚系悉原遣。甲戌,移南豫州治淮南于湖县。丁丑,以冠军将军寻阳王子房为南豫州刺史。闰月戊子,皇太子妃何氏薨。丙申,初立驰道,自阊阖门至于朱雀门,又自承明门至于玄武湖。壬寅,改封历阳王子顼为临海王。冬十月甲寅,以车骑将军、南徐州刺史刘延孙为尚书左仆射、领护军将军,尚书右仆射刘秀之为安北将军、雍州刺史。以冠军将军临海王子顼为广州刺史。乙卯,以东中郎将新安王子鸾为南徐州刺史。十一月壬辰,诏曰“王畿内奉京师,外表众夏,民殷务广,宜思简惠。可遣尚书就加详检,并与守宰平治庶狱。其有疑滞,具以状闻”丁酉,增置少府丞一人。十二月壬申,以领军将军刘遵考为尚书右仆射。甲戌,制天下民户岁输布四匹。庚辰,以太常王玄谟为平北将军、徐州刺史。
诗句如下:
宋书 · 卷六 · 本纪第六 · 孝武帝
五年春正月丁卯,以宕昌王梁唐子为河州刺史。
译文如下:
宋书 · 卷六 · 本纪第六 · 孝武帝
在五年的春天,当月的丁卯日,朝廷任命宕昌王梁唐子为河州刺史。
赏析如下:
这段诗歌是描述宋朝皇帝对国家治理和地方官员任命的情况,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格局和社会状况。通过阅读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宋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地方治理情况。
诗中提及的“宕昌王梁唐子”可能是一个历史人物,具体身份需要结合史书进行考证。梁唐子被任命为河州刺史,说明他在当时的官场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诗歌中的“诏曰‘昔人称人道何先,于兵为首,虽淹纪勿用,忘之必危。朕以听览余闲,因时讲事,坐作有仪,进退无爽。军幢以下,普量班锡’”,反映了当时统治者对于军事的重视和对军队纪律的严格要求。
“顷化弗能孚,而民未知禁,逭役违调,起触刑网。凡诸逃亡,在今昧爽以前,悉皆原赦。已滞囹圄者,释还本役。其逋负在大明三年以前,一赐原停。自此以还,鳏贫疾老,详所申减,伐蛮之家,蠲租税之半。”表明宋朝政府对于民众的救助和保护政策,对于战争中的受害者给予宽恕和救济。这反映了宋朝时期对战争和军事行动的态度,以及对于民众生活状态的关注。
这段诗歌通过描述宋朝皇帝任命地方官员的情况,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制度和地方治理情况。同时也体现了宋朝政府对于民众的救助和保护政策以及对战争中受害者的关怀。通过对这段诗歌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朝时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