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高且一望,目极不能舍。
东北指青门,西南见白社。
轸轸河梁上,纷纷渭桥下。
争利亦争名,驱车复驱马。
宁访蓬蒿人,谁怜寂寞者。

【注释】

凭高且一望,目极不能舍。凭:靠着。登高而望,目极不能舍:眼望得极远,舍不得离开。

东北指青门,西南见白社。青门:即长安城东的青门外,是长安城的北门。白社:即长安城内的白社,位于长安城中北部。

轸轸河梁上,纷纷渭桥下。轸轸:车声喧杂的样子。河梁:渡口。纷纷:形容车马众多。渭桥: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

争利亦争名,驱车复驱马。争利:争夺名利。驱车复驱马:乘车骑马,奔波不停。

宁访蓬蒿人,谁怜寂寞者。宁:哪。蓬蒿人:即隐居在草野间的人。

【译文】

我登上高楼远眺,眼睛看得很远也舍不得离开。

从城东眺望青门外,从城西遥望白社旁。

车声喧嚣,渭水桥梁下车辆络绎不绝。

为了争夺名利,人们驾车又骑马。

哪能想到去访问隐士蓬蒿人,谁还会怜惜那些寂寞的游子?

赏析:

《落日登高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写于作者晚年,当时他已辞官归隐,但政治上的失意并未使他消沉,而是更加关心社会和人生。

此诗首句写登高远望,目力所及无物可留。次句写远望所见,既非青山绿水,更不是繁华都市,而是一片辽阔的原野。“东北”两句写原野上的景物。“青门”即长安城东面北门。“白社”,即长安城内西北部地区。这里用“青门”“白社”两个地名点明地点是在长安城附近。诗人登上高楼,放眼四下,但见田野广阔,原野上看不到什么可以留恋的东西,于是转而向远处眺望。

“轸轸”两句描写的是渭水桥梁上的行人、车马。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车轮轧轧地响,像车声一样的喧杂;渭水桥梁上车辆往来不息,像流水一样连绵不断。这两句以声音和景象相结合,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登高远望时所见景色的繁忙和热闹场面。

“争利”两句描写的是人们在追逐名利时的情景。诗人通过这一层描写,进一步表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认识。诗人认为人们追逐名利,不仅无益而且有害,因为名利的追求往往使人陷入纷扰之中,失去了自由自在的生活乐趣。

最后两句写自己的态度。诗人认为应该去寻找隐士,去拜访那些隐居山林的人。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那些生活寂寞的人的同情。诗人认为这些隐居山林的人都是值得同情的人物。

此诗语言简洁朴素,含义深刻。全诗以“登高”为线索,从登高望远写到远望所见,再写到远望中的繁忙景象,最后归结到自己的感受和态度,层次分明,结构紧凑自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