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歌时转韵,按曲动花钿。
促调移轻柱,乱手度繁弦。
惟有高秋月,秦声未可怜。
【注释】
依歌:依着曲调。按曲:根据乐曲的节奏。转韵:指换韵。花钿:古代女子头上的装饰物,这里代指筝上的各种花纹。
促调:快速弹奏的曲调。移轻柱:移动筝上的弦。
乱手:随手拨动筝弦。度:通过。
惟有:只。
高秋:深秋。秦声:秦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筝诗,写弹筝的情态和效果,表现了筝声优美悦耳的特点。前两句描写演奏时的情景,后两句表现弹奏的结果。全诗以“筝”为线索,层层深入地写出了筝的音色之美、演奏者的技艺之高超,以及演奏所产生美的效果,使人听后余韵绕梁。
首句“依歌时转韵”,点明这是一首即兴而作的歌咏弹筝曲的诗,诗人边弹边唱,歌声与筝声相配合,一韵接一韵地变换着音调。这一句中,“时”字用得极好,既表明时间,又暗示了动作。
次句“按曲动花钿”,紧承首句,进一步描绘弹筝时的情态。诗人一面弹奏,一面唱着曲子,筝弦随着旋律的高低起伏而颤动。“动”字,既形容筝身在弹奏时微微颤动,又形容筝弦因弹拨而产生的声响。“按曲”二字,既指弹奏筝曲,又暗含弹筝时必须依照乐谱的意思来弹,不能随意更改。“花钿”是筝的一种装饰,上面刻有各种花纹,这里指筝身。
第三句“促调移轻柱”,写弹奏快节奏的曲子,移动着轻快的筝柱。“促调”指的是快节奏的音乐;“移”是移动的意思;“轻柱”是筝上最轻的一根柱子,用以固定琴弦,使声音更加清脆。这一联把弹奏者技艺的高超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四句“乱手度繁弦”,写弹奏者随手拨动着繁复的弦线。“乱手”是随意拨动筝弦的意思;“度”是弹奏的意思。这句诗中的“乱”字很妙,它不仅表明弹奏者随心所欲,而且显示了其技艺娴熟,能随心应手地弹出美妙的音符。
末句“惟有高秋月,秦声未可怜”,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惟有”是只有的意思,说明在弹筝之前,月亮是最美好的,而在弹筝之后,虽然月亮依旧存在,但已经失去了昔日的风采和魅力。“高秋月”是中秋时节明亮的月光;“未可怜”是说明月失去了它的皎洁和清辉。这句诗既点出了诗歌的题目,又含蓄地表达了对音乐之美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以“惟”为关键词,巧妙地运用了双关语(或称隐语),将“惟”解释为“只有”,突出了诗歌所要表达的主题,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