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月如可明,怀风殊复清。
丝中传意绪,花里寄春情。
掩抑有奇态,凄锵多好声。
芳袖幸时拂,龙门空自生。
【解析】
“抱月”“怀风”“丝中”等关键词都暗含典故。
【答案】
注释:抱月,指怀抱月亮;明,明亮。怀风,指怀念清风;殊复,特别。丝中,指琴弦之中;意绪,情意。花里,指牡丹花丛;寄,寄托。掩抑,指掩饰、收敛。凄锵,指琴声哀婉动听。芳袖,指衣袖;幸,希望;龙门,指《后汉书·马援传》中所说的“丈夫为志,穷当守节”,这里指马援;空自,徒然。
译文:抱着明亮的月亮来表达我内心的情怀;怀想清新的微风来抒发我的情思。在琴弦上传递着心中的情意,在牡丹花丛中寄托着我春天的相思之情。掩饰收敛着自己内心的情感,琴声悲哀而动听。希望你能够时常地抚摸我,让我独自生活在龙门山上。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咏叹琵琶之作。诗的前半部分通过描绘琵琶的形貌和演奏技巧来表现其艺术魅力,后半部分则抒发了作者对琵琶的感情。
首句写琵琶的形貌,以月、风喻指琵琶的形状和音色之美,暗含典故。据《晋书·桓温传》载:“(谢安)尝登北高峰,歌乐令,音调甚美。客闻之,皆780031699705277457327457457457-{望云}曰:‘此山少有风流处,卧一贤人在此耳。’”这里的贤人就是谢安。谢安曾隐居在东山,因此后人称东山为“贤山”。而“抱”、“怀”二词,又可理解为抚摩、抚慰之意,与“贤山”相呼应,可见诗人把琵琶比作一位贤人,赞美它的美好。
“丝中传意绪”,用琴弦中的丝线比喻琵琶的丝弦,说明琴弦中蕴含着丰富的感情内容。白居易的《琵琶行》就曾写到过琴弦中蕴藏着深沉的感情,“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幽咽难以言”,这正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相同。《琵琶行》中还写到“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的句子,正是说琴弦因受寒而变得冷涩,弦上的音调因此而凝滞不响,暂时停止了。这与琵琶的演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花里寄春情”两句是描写琵琶的演奏情况,“花里”二字暗含典故,即《诗经·郑风·溱洧》:“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南亩,田畯至喜。”其中的“南亩”指的是田间,也暗指男女之间亲密无间的欢爱。后来人们常用“花里”来形容男女欢爱的场所。在这里,“春情”指男女之间的爱情,而“花里寄春情”则暗指琵琶的演奏充满了男女之间的爱情。
“掩抑有奇态,凄锵多好声。”这句诗的意思是琵琶的演奏既有含蓄蕴藉的一面,又有悲切动人的声音,这正是琵琶艺术的独特之处。“掩抑”指含蓄、不外露。“凄锵”指哀婉动听的声音。
尾联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前文已经说到,诗人把琵琶比作了贤人,那么贤人自然不会孤独地生活,必然有知己相伴。“芳袖幸时拂”,意思是说,美丽的袖子有幸时时抚摸一下贤人的琴弦。“龙门空自生”则是说,贤人在世间虽然有名,但无人赏识,就像龙门一样,徒然存在。
这首诗采用了借物寓情的手法,通过对琵琶这一艺术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对贤人知音难求的感叹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