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君睿赏遒,清夜北园游。
下笔成三赋,传觞对九秋。
飞文绮翰采,落纸波涛流。
树密寒蝉响,檐暗雀声愁。
绿溆明层殿,青山照近楼。
此时盛礼物,顾省良若抽。
【注释】
赋得:应命诗。副君:指唐玄宗皇帝,即李隆基。睿赏遒(qǐ):聪明而文采出众,鉴赏力强。清夜北园游:在清凉的月夜里游览北园。下笔成三赋:指作三篇赋。传觞对九秋:传杯行令,与众宾客共饮。飞文绮翰(huàn):文笔如锦绣般华美。落纸波涛:形容文章如波浪般汹涌。树密寒蝉响:树叶茂密,蝉声阵阵。檐暗雀声愁:屋檐昏暗,听到乌鸦啼叫声。绿溆:清澈的小溪边。明层殿:明亮的宫殿。青山照近楼:远处的青山和附近的楼阁相映衬。盛礼物:《诗经·大雅》中有“维此文王,小心翼翼”一句,意为周文王谨慎地对待国事。顾省良若抽:回头看看,好像要抽身而退的样子。
【赏析】
本题是一首应制诗,应制诗是按皇帝命令写的诗歌,要求内容、形式都要符合皇帝的心意。题目中的“赋得一日成三赋应令诗”,就是要求作者根据这个命令写一篇作品,所以必须写得华丽工巧才能博得皇帝的欢心。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开头两句:“副君睿赏遒,清夜北园游。”诗人以清新的笔墨描写了皇帝深夜出游的情景。这两句既交代了作诗的背景,又点染了夜色,勾勒出一幅宁静优美的夜景图。接着,诗人便开始了他的应制之作。
“下笔成三赋,传觞对九秋。”诗人用简洁有力的语言写出了自己应诏作赋的才华,并巧妙地运用典故。“传觞”二字出自《诗经》:“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知我如此,不以酒食将”。这里指君臣同饮,互表心意。“九秋”出自《楚辞·远游》:“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九秋”在这里也是指秋天。
“飞文绮翰采,落纸波涛流。”诗人用华丽的辞藻描绘了文章的内容,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敬仰之情。“飞文”指文章飞扬跃动,如同飞鸟翱翔于天空;“绮翰采”则形容文章色彩斑斓,犹如精美的绣花;“落纸波涛流”则是说文章如同波澜壮阔的大海一样汹涌澎湃。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自己作赋的过程:“树密寒蝉响,檐暗雀声愁。”诗人通过描写树上的寒蝉和檐下的麻雀,表现了夜晚的寂静和凄凉。“绿淑明层殿,青山照近楼。”“绿淑”指翠绿的水边景色,“层殿”则指层层叠叠的宫殿。诗人通过对这些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心情感受。
最后两句,诗人以感慨万千的口吻结束了全文:“此时盛礼物,顾省良若抽。”诗人在这里回顾了过去的一些经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现状的感慨。这里的“盛礼”指的是皇帝赐予的礼物,而“顾省良若抽”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赏赐的无奈心情。
整首诗以应诏作赋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展现了诗人高超的才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诗人也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和思考。这首应制之作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成为了唐代文学的瑰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