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洁蒙县,兰薰漆园。
丹青可久,雅道斯存。
梦中化蝶,水外翔鲲。
出俗灵府,师心妙门。
垂竿自若,重聘忘言。
悠哉天地,共是笼樊。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颂扬庄子的佳作。庄周,即庄子,战国时人,哲学家。《史记·太史公自序》说:“其学无所不窥,然要归本于老子之言。”《庄子》一书多用寓言形式,以形象生动地阐述道家思想,故后人称之为“庄生”。

首联:玉洁蒙县,兰薰漆园。

玉,美玉;蒙,地名。蒙县,今安徽蒙城县。庄子曾做过蒙邑漆园吏,故称漆园。庄生为官清廉,不慕富贵,故称“玉洁”。兰薰,指兰花的香气,此处用以比喻庄生的高洁品格。

第二联:丹青可久,雅道斯存。

丹青,这里指绘画艺术。庄生主张清静无为、超然物外,认为“至乐”在于“游无穷者”,因而在精神上追求一种“逍遥游”。这里的“丹青可久”,意谓这种清高脱俗的境界可以保持长久不衰。“雅道”一词,指高雅的道德风尚。庄生崇尚自然,认为万物皆从道中来,复归道中去。他的哲学思想的核心是“道法自然”,而“道”又是与“自然”、“天性”、“天籁”等词相通的。所以,这里的“雅道斯存”,意谓庄生所提倡的那种高雅道德观念是可以永存于世的。

第三联:梦中化蝶,水外翔鲲。

“梦”字在这里是双关语,既是实写庄子梦蝶的故事,又是指庄子的精神世界。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在花间飞舞。这则典故见于庄周《齐物论》。后来,陶渊明在《读山海经十三首》之五中写道:“昔闻长运子,梦见成飞翼。我今尚恍惚,做梦化为蝶。”陶渊明将庄子的这个典故用来表现自己的心志和抱负。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一条大鱼,在广阔的大海中遨游。这个典故出自《庄子·外物》。庄子的这一思想,是与道家的自然观和宇宙观密切相关的。庄子认为人应随遇而安,顺应自然,不应强求名利。他反对人为地去改变自然和社会,认为这样做往往会适得其反。庄子的这种思想,后来被称为“逍遥游”。

第四联:出俗灵府,师心妙门。

“出俗”二字,意谓脱离尘世的束缚,不受世俗观念的干扰。这里的“灵府”,指精神世界,即人的主观意识。“师心”,指效法自己的心意。庄生主张顺应自然的本性,不做违背本性的事情。他认为人们应该顺应自己的自然本性,不要刻意去追求外在的东西。这里的“妙门”,指高深的境界或奥秘的门径。庄生强调顺应自然的原则,认为人们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不要违背自然的本性。这里的“妙门”意谓庄生所提倡的这种顺应自然的高深境界。

第五联:垂竿自若,重聘忘言。

“垂竿自若”,形容一个人悠然自得的样子。这里的“钓竿”比喻为人处世的态度。庄子认为人们应该保持一种超然的心态,不被世俗的观念所影响。这里的“垂竿自若”就是这个意思。这里的“重聘忘言”,意谓一个人如果能够放下名利之心,就会变得从容自如。这里的“重聘”指的是功名利禄,“忘言”则是忘却一切世俗的言论和观念。庄子强调顺应自然的本性,认为人们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不要违背自然的本性。这里的“忘言”意谓庄生所提倡的这种顺应自然的高深境界。

第六联:悠哉天地,共是笼樊。

“悠哉”,意思是悠闲自在的样子。“天地”代指大自然和社会。“笼樊”,意为被囚禁。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天地之间就像是一个笼子一样,人们被各种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所限制。这里的“笼樊”意谓庄生所提倡的这种顺应自然的高深境界。

此诗以赞美庄子的思想为主题,通过描绘庄子的生活情趣和他对待人生的态度来表达对庄子思想的认同和向往。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