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凄日暮时,亲宾俱伫立。
征人拔剑起,儿女牵衣泣。
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
且当横行去,谁论裹尸入。

【注释】

凄凄:形容日暮时景色凄凉。萧关、马邑:地名,在今宁夏、内蒙古一带。

【译文】

傍晚时分,天已渐黑,亲人和宾客都伫立不动。

出征的将士拔剑而起,而那些儿女则拉着他的衣服哭喊着要他回去。

候骑(侦察兵)从萧关出发,而追兵正奔赴马邑。

暂且横行天下去吧,谁还能说裹尸(装进棺材)再入土呢?

【赏析】

此诗写征人与亲人分别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开头二句写日暮时分分别的情形。“凄凄”,形容日幕降临时的景色凄清悲凉。“亲宾”是泛指,既包括作者的亲朋,也包括作者的部下。“俱伫立”说明他们都久久地站立着,不忍离去。这两句写出了分别时的气氛。

接下来写别离时双方的情绪。“征人”即出征的人。“拔剑起”表明他准备出征。“儿女牵衣泣”描写了家人为他送别的情景。“儿女”是泛指,这里指的是作者的妻子和孩子。他们牵着作者的衣服不放,一边走还一边哭泣,表现出对亲人离别的哀痛和不舍。

“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二句写出征者临行时的紧张气氛。“候骑”,侦察兵,这里指作者的部下。“萧关”“马邑”,都是古代地名,这里借指战场。“追兵”即追捕的敌军。这句写出了战事紧急,敌人已经逼近的情况。“且当横行去”,表明作者要横冲直撞地去打仗,不惧生死,大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气概。但紧接一句“谁论裹尸入”,又使全诗陡然一转,流露出一种悲壮苍凉之感。

这首诗写景叙事抒情,情景交融,意境悲壮苍凉,感人肺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