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欲寻名山,期待婚嫁毕。
二事虽云已,此外复非一。
忽闻龙图至,仍睹荣光溢。
副朝首八元,开壤赋千室。
冠缨曾弗露,风雨未尝栉。
鸣玉响洞门,金蝉映朝日。
惭无小人报,徒叨令尹秩。
岂忘平生怀,靡盬不遑恤。
【注释】
- 还园宅:回到自己的家园,归隐田园。
- 奉酬:指献诗以酬答。华阳先生:晋代的著名道家学者王倪,隐居于四川的华阳山,世称王倪先生。
- 二事:两件事,指婚姻和仕宦。
- 龙图:帝王所画的龙。
- 八元:八元历,古代的一种历法。
- 千室:指开垦土地,造屋立室。
- 冠缨:指官位,也指帽子上的装饰物。
- 鸣玉:用玉制成的乐器。鸣玉声。
- 金蝉:指车前饰物,也指车上的蝉形铃铛。
- 令尹:春秋时期的楚国大臣,相当于宰相,是当时最高的官职。
- 靡盬(mǐgǔ):没有止境,指不断。
【赏析】
这是一首应征而作的诗作。诗人本欲寻访名山隐居,却因为婚嫁之事还未解决,只得在家乡安居。然而,当听说华阳先生到来,又不禁感到荣耀,于是献诗一首,以表达自己的敬意。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王倪先生的敬慕之情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译文】
我早想寻访那名山大川,期待着婚嫁之事完成之后才去。虽然这两件事都已完成,但对我来说,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突然听到王倪先生的到来,我又看到了他的荣光。他担任朝中的首辅,开垦了八百亩田地,建造了千户人家的房子。他曾经未显露出官帽和冠带,只是风雨之中未曾梳理过他的头发和胡须。他的车马铃声响彻洞门之内,车轮滚动的声音在朝阳下映照。惭愧自己无法像小人那样报答先生,只能空手接受令尹的官职。难道会忘记平生的怀抱吗?总是忙得无暇顾及。
【解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献华阳先生》。李商隐是晚唐时期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尤其擅长写景、咏史和抒情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845年(唐宣宗大中九年)秋天。当时李商隐正任秘书省校书郎,他因避父讳(父亲名“敬”,故名“商隐”),不称“公”而称“李”。当时正值秋凉天气,李商隐在故乡洛阳家中偶遇华阳先生王倪,便赋《还园宅奉酬华阳先生诗》以示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