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人别未久,年芳复临牖。
烛下夜缝衣,春寒偏着手。
愿及归飞雁,因书寄高柳。

【注释】

征人:指被征调去打仗的人。年芳:年岁已高。牖:窗户。烛下:在烛光下。缝衣:缝补衣服。春寒:春天的寒冷。因书寄高柳:乘着飞雁,把信寄给远方的亲人,这里指家乡的亲人。

【赏析】

这是一首写征人思家之作。首句写征人在外地思念家中亲人,二句写征人对年华逝去的慨叹。第三句是说,在烛光下缝补衣服,是因为春夜寒冷。最后一句,诗人想象春天来临时,自己乘着飞鸿传书,将家信寄给遥远的故乡亲人,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情和对家乡的眷恋。

这首诗以“春宵”为题,写的是征人在外地思念家人的情景。诗中的作者,是北朝齐代的文人庾肩吾。他曾任湘东王萧绎的记室参军、中兵参军事等职,所以有“湘东王应令诗”之称。

首联写出征人离别家乡的时间还不太长,然而时光已经匆匆地流逝了。“年芳复临牖”,是说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间又是一年春天来了,而自己却还留在异乡。这两句是交代诗的主题:抒发游子久别家乡后的思乡之情。

颔联写在烛光下缝补衣服,因为春寒袭人,手都生了冻疮。“烛下夜缝衣”,是说在夜晚里点着蜡烛,在灯下缝补衣服;“春寒偏着手”,是说由于春夜寒冷,手上生了冻疮。这两句是写景抒情,表现了作者身在异乡,思家怀人的情怀。

末联写自己希望借着归飞的大雁,把书信寄给远方的家人。这两句是全诗主旨所在,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此诗用笔精练,语言通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诗的开头,用一个“别”字,便将诗人与家人的离愁割断,然后从“年芳”二字入手,一针见血地道出“别未久”的原因。接下来三句,写春夜情景,渲染了浓浓的乡思气氛。最后两句写诗人借鸿雁传书,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全诗构思巧妙、新颖。诗人没有直接描写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而是通过写景抒情,让读者自己去体会。这种写法更显巧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