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雀芳枝里,飞空华殿曲。
天寒响屡嘶,日暮声愈促。
繁吟如欲尽,长韵还相续。
饮露非表清,轻身易知足。
《赋得蝉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此诗描绘了蝉在树丛中鸣叫的场面,表现了蝉高歌长吟、不畏寒冷的品格特点。
译文:
躲开花丛深处,飞到高高华美的殿上;
天寒时鸣叫声响,日暮时叫声更加急促。
鸣声繁多如要尽诉衷肠,长韵悠扬还相续不断。
饮露不是为了显示清白,轻盈身姿易知足常乐。
注释:
- 避雀芳枝里:躲避着麻雀在花枝间飞舞的声音。
- 飞空华殿曲:高飞于空中,发出宛转美妙的音乐旋律。
- 天寒响屡嘶:天气寒冷时鸣叫的声音多次响起。
- 日暮声愈促:日落时分鸣叫声愈发急促。
- 繁吟如欲尽:连续不断地鸣叫。
- 长韵还相续:长长的鸣叫声连绵不断。
- 饮露非表清:吸食露水不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
- 轻身易知足:身体轻盈,容易满足。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蝉的生动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蝉高歌长吟、不畏寒冷的性格特点的赞美。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化、比喻等,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动感。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由自在、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