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迭来往,苦辛随事迫。
三冬泣牛衣,五月披裘客。
迟迟春日永,忧来安所适。
季秋授衣节,荷裳竟不易。
班超弃笔砚,娄敬脱挽轭。
虽云丈夫志,终涉自媒迹。
贤哉颜氏子,饮水常怡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是对其逐句的翻译、注释和赏析:
第一部分:四时迭来往,苦辛随事迫。
注释:
- 四时: 四季,指春夏秋冬。
- 迭来往: 轮流交替的意思,形容时间流逝。
- 苦辛随事迫: 生活的困苦随着事情的发展而日益加重。
第二部分:三冬泣牛衣,五月披裘客。
注释:
- 三冬: 三个冬天,通常用来形容寒冷的冬季。
- 泣牛衣: 哭泣着穿牛皮做的衣物,因为寒冷而感到难过。
- 五月: 农历五月份,这个时候天气已经转暖,但人们仍然穿着厚重的外衣。
- 披裘客: 穿戴裘皮的人,比喻那些在寒冷天气中依旧保持温暖的人。
第三部分:迟迟春日永,忧来安所适?
注释:
- 迟迟: 缓慢的样子,这里表示春天迟迟不来。
- 春日: 春天的日子。
- 忧来: 忧虑来临。
- 安所适? 哪里能安放我的忧虑呢?
第四部分:季秋授衣节,荷裳竟不易。
注释:
- 季秋: 农历九月或十月,秋季的最后一个月。
- 授衣节: 秋天给人们授衣的季节,意味着天气转凉,需要更换衣服。
- 荷裳: 披着衣裳,这里泛指穿戴。
- 竟不易: 始终不改变。
第五部分:班超弃笔砚,娄敬脱挽轭。
注释:
- 班超: 东汉著名将领,以勇猛善战著称。
- 弃笔砚: 放弃使用笔墨和砚台。
- 娄敬: 西汉初年著名的谋臣,他曾经建议皇帝不要封匈奴为王,而是直接与他们建立和平贸易关系。
- 脱挽轭: 卸下马车的挽具,比喻放下世俗的功名利禄。
第六部分:虽云丈夫志,终涉自媒迹。
注释:
- 云: 说,表达。
- 丈夫志: 有抱负和远大志向的人。
- 涉自媒迹: 涉入自己谋取名誉的途径。
第七部分:贤哉颜氏子,饮水常怡怿。
注释:
- 颜氏子: 指颜回,孔子的学生之一,以其谦虚和好学的品德著称。
- 怡怿: 心情愉悦,快乐。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四季更替、生活变迁中的各种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生活艰辛的感慨和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诗中的“悲秋”、“苦寒”等字眼透露出诗人对于自然环境的深刻感受和对人生无常的无奈。同时,通过对历史人物班超、娄敬等人的描写,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最后一句“颜氏子”则引用了孔子弟子颜回的形象,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喜悦,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哲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生活的细腻观察,也有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