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昔列圣,表训成均。
德隆诏彻,义重师臣。
礼有损益,道有相因。
蝉联遐代,庵暧遗尘。(一章)
三代异教,五运殊时。
则天启圣,纽地开基。
揖让丕显,熙载畴咨。
综核名实,文德来思。(二章)
水积涓流,山资累■。
礼实立身,学乃成器。
师师阙里,济济洙泗。
西玦献珍,南翚程贽。(三章)
于铄上嗣,夙昭懋则。
正位则离,迈心泉塞。
兽门让齿,龙楼观德。
□□□□,是资监国。(四章)
尊师荐德,明祀告虔。
幕人掌握,司几奉筵。
堂灌玉瓒,庭奏朱弦。
义高夏策,礼盛姬篇。(五章)
大飨既周,德馨惟楙。
殊方知礼,声教日富。
陆离簪笏,徘徊舞袖。
楚楚儒衣,莘莘国胄。(六章)
曲成罔隔,容光无已。
合符出守,通籍入仕。
空列周行,恩非望始。
徒怀十驾,终谢千里。(七章)

这首诗是关于古代教育的,描述了古代的教育制度和师生关系。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第一章:
伊昔列圣,表训成均。
德隆诏彻,义重师臣。
礼有损益,道有相因。
蝉联遐代,庵暧遗尘。

注释:
1、伊昔:自古以来。
2、列圣:历代的圣人。
3、表训:教导。
4、成均:学校。
5、德隆诏彻:道德高尚,皇帝下诏推崇。
6、义重师臣:老师的地位重要。
7、礼有损益:礼仪有增有减。
8、道有相因:遵循自然的道理互相影响。
9、蝉联:延续。
10、遐代:遥远的时代。
11、庵暧遗尘:遗留下来的尘埃,比喻历史的痕迹。

第二章:
三代异教,五运殊时。
则天启圣,纽地开基。
揖让丕显,熙载畴咨。
综核名实,文德来思。(二章)

注释:
1、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
2、异教:不同的宗教信仰。
3、五运:五行的运动变化。
4、则天: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5、纽地:建立国家的基础。
6、揖让:谦逊退让。
7、熙载:繁荣兴盛。
8、综合考核:全面了解一个人的真实情况。
9、综核名实:考察一个人的名声和实际能力。
10、文德:文化和德行。

第三章:
水积涓流,山资累■。
礼实立身,学乃成器。
师师阙里,济济洙泗。
西玦献珍,南翚程贽。(三章)

注释:
1、涓流:细小的水流。
2、资:依靠。
3、礼实立身:通过学习礼仪来确立自己的身份。
4、学乃成器:通过学习来成为有用的人。
5、师师阙里:指孔子的弟子们遍布各地。
6、济济洙泗:指孔子的学说流传广泛。
7、西玦献珍:用玉璧作为礼物献给他人表示敬意。
8、南翚程贽:南方诸侯对舜帝的尊敬和敬仰。

第四章:
于铄上嗣,夙昭懋则。
正位则离,迈心泉塞。
兽门让齿,龙楼观德。
□□□□,是资监国。(四章)

注释:
1、铄上嗣:伟大的继承者。
2、夙昭懋则:早早展现出卓越的才能和品德。
3、正位则离:保持正直的态度远离邪恶。
4、迈心泉塞:内心平静如泉水般清澈无波。
5、兽门让齿:比喻谦虚有礼。
6、龙楼观德:在高处观察他人的德行。
7、□□□□:省略号代表诗歌中省略的部分。
8、资监国:为国家的治理提供智慧和指导。

第五章:
尊师荐德,明祀告虔。
幕人掌握,司几奉筵。
堂灌玉瓒,庭奏朱弦。
义高夏策,礼盛姬篇。(五章)

注释:
1、尊师荐德:尊敬并推崇教师的德行。
2、明祀告虔:向神灵祭祀表示虔诚。
3、幕人掌握:掌管帷幕的人。
4、司几奉筵:负责摆放餐具的人。
5、堂灌玉瓒:在宴会厅里用玉瓒酒器斟酒。
6、庭奏朱弦:在庭院里弹奏乐器。
7、义高夏策:用正义的行为胜过夏天的酷暑。
8、礼盛姬篇:用礼仪之盛超过诗经的美篇。

第六章:
大飨既周,德馨惟楙。
殊方知礼,声教日富。
陆离簪笏,徘徊舞袖。
楚楚儒衣,莘莘国胄。(六章)

注释:
1、大飨:大规模的宴请。
2、周:周全。
3、德馨惟茂:美德芬芳茂盛。
4、殊方:不同的地方。
5、陆离簪笏:官员们头戴华丽的冠帽手持笏板。
6、徘徊舞袖:在宴会中跳舞的袖子随风飘动。
7、楚楚儒衣:穿着儒雅的衣服。
8、莘莘国胄:众多贵族子弟。

第七章:
曲成罔隔,容光无已。
合符出守,通籍入仕。
空列周行,恩非望始。
徒怀十驾,终谢千里。(七章)

注释:
1、曲成罔隔:曲成其功没有障碍。
2、容光无已:容颜光彩不停止。
3、合符出守:获得官职后离开故乡到外地任职。
4、通籍入仕:进入官场任职。
5、空列周行:地位显赫但不被重视。
6、恩非望始:恩宠不是一开始就有的。
7、徒怀十驾:徒劳地追求远方。
8、终谢千里:最终只能感激千里之外的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