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心眷物序,访道绝尘嚣。
林疏盖影出,风去管声遥。
息徒依胜境,税驾上山椒。
年还节已仲,野绿气方韶。
短叶生乔树,疏花发早条。
远峰带云没,流烟杂雨飘。
复兹承乏者,颁名厕末僚。
愿藉连河涧,庶影慧灯昭。
一知衣内宝,衣惭兹地辽。
奉和往虎窟山寺诗
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是其诗歌创作中的一大特色。此诗首联便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仰之情。“神心眷物序”,诗人以神明的心态去体察万物的生长规律,对自然充满了敬畏之心;“访道绝尘嚣”,诗人为了求得精神上的净化,远离了尘世的喧嚣,来到了这幽静的山林之中。
第二联继续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的所见所感。“林疏盖影出,风去管声遥。”诗人走在林间小道上,透过稀薄的树荫,可以看到阳光透过树叶洒落下来的影子;微风吹过,远处传来了寺庙里的钟声,悠扬而深远。这里的“风去”一词,既写出了风的力量之大,也暗喻了时间的流逝之快。
第三联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在山中的感受。“息徒依胜境,税驾上山椒。”诗人在寺庙中歇息片刻,然后登上山巅,欣赏着眼前的美景。这里的“胜境”一词,既指代了寺庙本身,也象征着诗人心中的净土。
第四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年还节已仲,野绿气方韶。”诗人感叹时光的飞逝,虽然已经度过了一年的节日,但周围的景色依然生机勃勃,一片绿意盎然。这里的“野绿”一词,既形容了田野的绿色,也象征了诗人心中的希望与活力。
第五联则是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短叶生乔树,疏花发早条。”诗人看到了树上的短叶和早开的花朵,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这里的“疏花”一词,既形容了花朵稀疏,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第六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之情。“远峰带云没,流烟杂雨飘。”诗人看到远方的山峰被云雾遮住,而天空中的细雨随风飘洒,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这里的“远峰带云没”和“流烟杂雨飘”两处,都使用了生动的意象来描绘自然景象,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第七联则是诗人对自己身份的感慨之情。“复兹承乏者,颁名厕末僚。”诗人意识到自己只是众多文人中的一个,并没有显赫的地位,因此感到有些惭愧。这里的“复兹承乏者”和“颁名厕末僚”两处,都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第八联则是诗人对佛教信仰的寄托之情。“愿藉连河涧,庶影慧灯昭。”诗人希望能通过修行来领悟佛法的智慧,让内心的光明更加明亮。这里的“愿藉连河涧”和“庶影慧灯昭”两处,都体现了诗人对佛教的虔诚与向往。
第九联则是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之情。“一知衣内宝,衣惭兹地辽。”诗人认为自己的才华如同身上的衣内之物一样珍贵,然而却觉得自己所在的环境显得狭小而简陋。这里的“一知衣内宝”和“衣惭兹地辽”两处,都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不满与无奈。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共八句四十字。诗人通过对虎窟山寺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精神境界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丰富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