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之内,一和之壤。
地曰神州,物赖生长。
咸池既降,泰折斯飨。
牲牷尚黑,圭玉实两。
九寓载宁,神功克广。

【注释】

  1. 和:指天地之间的和气。
  2. 地曰神州:指中国。
  3. 物赖生长:万物得以生长。
  4. 咸池:传说中天帝所居之处,亦为夏朝的祭祀场所。
  5. 太折:大祭祀,即大尝祭。
  6. 牲牷(quán)尚黑:牲口尚且黑色。
  7. 圭玉:祭祀所用的玉器。
  8. 九寓:九州,中国古时分为九州。
  9. 神功:神灵的功绩。
    【译文】
    四海之内,一和之壤。
    大地是神州,万物赖以生长。
    咸池既降,泰折斯飨。
    牲口尚且黑色,玉器实为两方。
    九州载宁,神功克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和谐繁荣的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首联“四海之内,一和之壤”,诗人开篇便将目光投向了整个国家大地,展现了国家的辽阔与和平。颔联“地曰神州,物赖生长”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片土地的特点。这里的“神州”并非指具体的地名,而是借以形容中国的广袤与富饶。而“物赖生长”则意味着这片土地赋予了万物生长的力量,体现了自然的恩赐与生命的活力。颈联“咸池既降,泰折斯飨”则描绘了古代祭祀活动的场景。咸池,是神话中的天帝之所在,也是夏朝的重要祭祀场所之一,象征着神圣与权威。而“太折”则是大型的祭祀活动,旨在祈求神灵的庇护,保佑国家平安、人民幸福。尾联“牲牷尚黑,圭玉实两”则进一步描绘了祭祀活动中的细节。牲口尚且黑色,玉器实为两方,这些细节都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而“九寓载宁,神功克广”则强调了九州的安宁与神灵的功绩。这里不仅提到了九州的安宁,还特别强调了神灵的功绩,寓意着国家的伟大与神圣。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画面,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和谐繁荣的国家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