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坏木栖床,谁能坐相思。
三更书石阙,忆子夜啼碑。

读曲歌八十九首

古乐之美,流传千古

  1. 打坏木栖床,谁能坐相思(一)
  • 原文:打坏木栖床,谁能坐相思。
  • 注释:打坏木栖床指打碎了用来睡觉的木头床,象征着无法安身之处或对某人深切思念。
  • 译文:无法安身的地方,谁能忍受这种痛苦?只能日夜思念。
  • 赏析:《读曲歌》是六朝时期的一首民歌,以其真挚的情感和优美的词句,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之作。这首《读曲歌》通过描绘主人公无法安身、日夜思念的痛苦,表达了对爱情的深深眷恋和无尽相思。它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古代文人对情感深沉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1. 三更书石阙,忆子夜啼碑(二)
  • 原文:三更书石阙,忆子夜啼碑。
  • 注释:在夜晚,诗人在石碑前写作,心中充满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种思念之情如同子夜的啼哭声一样凄楚动人。
  • 译文:深夜里,他仍在石碑前挥笔疾书,心中充满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仿佛听到了远处子夜的啼哭声。
  • 赏析:《读曲歌》以其深情而细腻的语言,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亲情、友情乃至爱情等情感的深刻理解和表达。其中,“三更书石阙,忆子夜啼碑”一句,更是以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感慨,让人深感其情感之深沉和艺术之高妙。
  1. 思难忍,络罂语犹壶(三)
  • 原文:思难忍,络罂语犹壶。
  • 注释:诗人难以抑制内心的思念之情,如同被束缚在一个装满美酒的瓶子中,无法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 译文: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之情,如同被束缚在装满美酒的瓶子中,无法自由地释放出来。
  • 赏析:“思难忍,络罂语犹壶”,这句诗以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一方面,他对亲人的思念之情难以抑制;另一方面,他又无法摆脱这种思念的束缚。这种矛盾与挣扎,既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也揭示了人性中复杂而矛盾的一面。
  1. 倾筐入怀抱(四)
  • 原文:倾筐入怀抱,何异于自投。
  • 注释:将整个心比作一个空空的筐子,将自己深深地投入到这个筐子里,这无异于自己主动投入怀抱之中,表现出一种决绝的态度。
  • 译文:将自己的全部心志比作一个空荡荡的筐子,将自己深深投入其中,这是一种决绝而又无奈的选择。
  • 赏析:“倾筐入怀抱,何异于自投”,这句诗以比喻的方式,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内心的决绝与无奈。他将自己比作一个空空的筐子,将自己深深投入其中,这无疑是一种决绝而又无奈的选择。这种选择背后,是对过去的一种告别和对未来的一种期盼。
  1. 独入罗帐眠(五)
  • 原文:独入罗帐眠,谁知我意怜。
  • 注释:独自进入绣有花纹的罗帐中安睡,却不知道对方是否真的关心自己。
  • 译文:独自一人进入绣有花纹的罗帐中安睡,但却不知道对方是否真的关心自己。
  •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主人公独自进入罗帐中的孤独场景,以及对自己是否受到对方关心的疑惑,表达了对他人关怀的渴望和对爱情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男女关系的某种刻板印象,即女性往往需要依赖男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然而,这首诗并未完全否定这种传统观念,而是在赞美爱情的同时,提醒人们要警惕那些看似美好但实际上可能并不真心相待的爱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